九月初,迎来了一批七年级新生。他们活跃又精力旺盛,聒噪且静不下心,热情却难以坚持,给从未担任新生班主任的我来了个下马威。
前两周,几乎所有科任老师都跑来“告状”——
--你们班的那个XX昆,XX见还有XX光天天上课插嘴!
--前排那几个“小萝卜头”虽然不说话,但是一点儿不听指挥,要求提了半天,都没往心里去!
听罢,我又气又恼,摊上这么一班子的小跳蚤算我倒霉!
冷静下来后,还是得想个法子“对付”他们。
话说擒贼先擒王,先抓个典型,以儆效尤。优先处理“投诉量”最高的几个男孩子,一套停活动时间、站办公室组合拳下来,小子们的气焰被打压了不少。第二步就是树典型,找了半晌,没能找出个领头羊。我咬咬牙,决心开始沿用九五班的积分制度,国庆假期后全面试行。
不出我所料,有了免作业和吃吃喝喝的诱惑,加上担心拖整组后腿,跑圈或跳“梅兰”,大部分孩子养成了一定的规矩意识。经过全班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开学第7周拿到了一次流动红旗,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意点子一个个往外冒。
上周,让大家思考班名,各种各样搞笑的名字一涌而出:什么“有爱的二班”、“幽默的二班”、“团结的二班”、“幸福的二班”......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教了一群相声学徒。或许,“逗”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了。
然而,在一群小猴子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少言寡语的孩子——S君。在开学伊始,我就收到了他妈妈的一条微信——“老师,孩子不太自信。希望能在初中的生活中建立他的自信。”当时,并不了解情况的我,充满教育热情的回复了一句“放心,我会让他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慢慢找回自信。”结果,等到真正和S君接触,我才发现他是块“烫手的山芋”。
中等个头的他,头发乱乱的,在校期间除了吃饭,从来不摘下口罩。几乎不和同学交流,回答老师的问话声音小的像蚊子嗡嗡嗡。在我们班叽叽喳喳的大环境下,S君显得格格不入。更奇怪的是,他每天看上去精神萎靡,课上也总打瞌睡,并且是叫醒了再睡,一节课反反复复好多次。排除身体上疾病(比如嗜睡症)的可能后,我友好的问他到底为什么总是精神不好,他扭扭捏捏半天,没有给我提供半点可用的信息。面对这样的他,我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有劲使不上。
有一天晚辅导,从讲练习到讲报纸,他一直在睡。我没忍住,叫醒他,让他在教室后排站了一会。快下课前,我征询同学们的意见:如何帮助S君在课堂上不睡觉?大家七嘴八舌的提了一些。
他小声的答了一句:“老师,我每天晚上回家都有课,作业做到凌晨一两点才能睡。”
“那你晚上的课睡吗?”我疑问道。
“不睡。”
“看来花了钱的课你可以不睡,但我们义务教育的时间你做不到啊!”我揶揄道。
“......”
末了,我警告他:“如果你继续睡觉,就请你回家睡个够。睡饱了再来上学!”
回家的路上,我联系他妈妈,直截了当的指出他的问题。家长在半小时后回复我,一定配合学校推掉课外辅导。本以为此事就此解决,没想到几个小时后,家长打来了电话。
S君的妈妈在外企上班,工作繁忙,爸爸长期不在身边(具体原因没有多问,对方也不想多说)孩子之前在崇仁汉滨上学,因为脾气暴躁,总和同学们发生矛盾,班主任(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女老师)当着全班的面孤立他,孩子因此变得不自信。妈妈思前想后,为了给他一个新环境,四年级转校到崇仁新时代,孩子的性格有所好转。进初中之前,妈妈特地跟他强调要搞好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料,天真的S君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避免一切人际交往。他想,不交往就没矛盾,没矛盾就不会有争吵。于是,开学至今,他努力克制自己,一直没怎么和同学交流,更没有和老师互动。
听完,我恍然大悟。貌似孤僻、不言无语的他背后有着“失败”的交往经历,他非常想用成绩证明自己,奈何除了得意的数学(实际数学在班里也不拔尖),其他科目还处于中等偏下。唯一的快乐就是周末做做纸模手工(妈妈给我看过作品,是无人机、枪支、人物之类的,水平相当高)。
了解了他的成长故事后,我突然理解了他的种种行为。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生命秩序,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我,用让自己舒服和安全的方式与外界交流。而我自以为在其他学生身上成功的谈话,对他而言是一种惊扰。我不再执意“撬开”他的嘴巴,只是远远地观察与静默反思,学会尊重与接纳他的沉默与保留。
经过S君,我需要保持警觉。我知道,一定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因为我的关注不够或者不够了解情况,而成为阳光雨露没有洒落到的角落。
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点将心比心。
惩前毖后,必须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