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和《诗经》相遇,是在那个天真烂漫的初中时期,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那时的我,吟诵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样美丽悠远的句子,心里总是有一种古典而唯美的情怀,在心头微微荡漾。
我知道,《诗经》是属于民间的。唐时诗,宋时词,元时曲,绝大多数的作品都出自文人笔下,即使它们美丽风华,可也难免有雕琢的痕迹,少了点人间烟火的气息。而《诗经》不一样,它的歌者,大部分都是平凡的老百姓,他们的耕作劳苦,他们的爱恋忧伤,他们的喜怒彷徨,都被串成一首首动人的诗歌,在时光的长河里轻轻摇晃。
今天,我选了两首诗歌的片段,大家不妨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千年前的人们的喜怒哀乐。
葛之覃兮,施(yì)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jiē)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yì)是濩(huò),为絺(chī)为绤(xì),服之无斁(yì)。
——《诗经.周南.葛覃》
大意:葛草蔓延长又长,山谷漫地铺满它,叶儿茂盛又繁密。黄鸟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歌喉婉转又清脆。
葛草蔓延长又长,山谷漫地铺满它,叶儿繁密又茂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在古时候,葛草是很多人们做衣服的原料,于是,便有了很多女子采葛于山中。这首《葛覃》中的主人公,便是一位已嫁的女子。那日,她踏着青青的草儿,吹着暖暖的风,来到山谷采葛草。葛草长满了山谷,黄鸟的声音像风铃一般在风中摇曳,汗水打湿了她薄薄的衣衫,可是她的心里,却开出了一朵花,因为她即将回家,看望她许久未见的父母。
以前的她,还是未嫁的少女,欣然可爱,长长的辫子绑成好看的形状,如今的她,已是为人妻了,风华不减,却多了几丝稳重,长长的头发也盘在了脑后,挽成了一个美丽的发髻。
有人说,这首《葛覃》,是一位已经出嫁的女子即将回家看望父母的歌,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待嫁少女在在山中采葛吟唱的歌,但不论如何,诗里轻快跳跃的句子,足以可见当年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多么快乐而明媚,不是吗?
二、
七月流火(古读huĭ),九月授衣。一之日觱(bì)发(bõ),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于趾。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至喜。
——《诗经.豳风.七月》
大意:七月火星向西落,九月天凉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天气寒冰,没有好衣没粗衣,如何挨过这年末?
正月整好锄和犁,二月开始去耕地,携我妻子带我儿,把饭送到南天边,田畯喜乐笑开颜。
文学课上,我们学《七月》这首诗,是在夏天的尾巴上,凉风有信,捎着丝丝缕缕的凉意穿过树梢,恰好应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里面的天气意境。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讲的是夏去秋来,天气变换,人们开始在天凉的时节里,缝制冬日御寒的衣裳。你看,就是这种朴素寻常的事,在《诗经》里面也不会吝啬笔墨。
古人的生活,远不如现代人想象的那么风雅无忧,更多的人,依旧在为吃饭穿衣而奔走,比如《七月》普通的人们,他们春种夏桑,秋收冬藏,可这些辛苦得来的成果,到最后却变成了贵族子弟口中的珍馐,身上的绮罗,而自己尽管辛劳,却年年要为自己无衣过冬而发愁。
看似平淡的句子里,却是字字含忧。这是属于遥远的时候,普通百姓的忧伤。
三、
女曰鸡鸣,士曰未旦。
子兴视之,明星有烂。
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大意:女说公鸡已啼晓,男说天色还尚早,不信你来看天空,启明星而亮闪闪。鸟儿空中正飞翔,射下鸭雁给你尝。射中鸭雁拿回家,做成菜肴味道香。就着美味来饮酒,与子携手共白头。你弹琴来我鼓瑟,岁月静好山河长。
初识这首诗,是因为那句经典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简简单单的八个字,道出了我希冀的爱情,心意相通,岁月静好。
《女曰鸡鸣》写的是一对青年夫妻平平常常的生活,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甜蜜而温暖。那时天色已晓,可丈夫却偷着懒儿不肯起床,他向妻子辩解道:“天上的星星还亮着呢,分明是天还未晓。”妻子有些好笑又有些无奈,她向他嗔道:“拿好你的弓箭,该去捕猎一些鸟雀回家啦。”
丈夫于是出门了,妻子在家翘首盼着他的归来。她等着佳肴,与丈夫饮下一杯暖酒,在安稳的日子里琴瑟和鸣,岁月无忧。
这样的生活,平淡得如同白水,却长情得如同四季常开的花,属于在人间的普普通通的人。记得胡兰成给张爱玲的信里,写过“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句子,但事到最终,却只是短暂的幸福,他和她,终究没办法活成诗经里的那对佳侣,琴瑟和鸣,与君偕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