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这本书被小说家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威尔逊毫不夸张地认为在英国文学史上唯有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傲慢与偏见》正是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这本书经过二百多年的检验,受到一代代读者的交口称赞,不读实属人生一大憾事。
最近正有时间,迫不及待地买来了这本书准备好好读读,原以为会花上几天时间,没想到一天就把整部书看完了,实在是太精彩了,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只想继续读下去,舍不得上厕所,连肚子咕咕乱叫都感受不到了,终于在晚上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以达西和伊丽莎白两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讲述了四对年轻人的恋爱婚姻故事,看起来都是俗套的情节,特别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属于当前流行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爽文,这类小说从古至今多得数不胜数,它是何以超越众文,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经典之作呢?再细看这本书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名著不同于一般书之处在于,每读一遍便会发现不一样的隐藏点。
杨绛先生说,很多人读小说不过是读一个故事,或者,只读到一个故事。我也是属于”很多人“中的一个,读完一个故事,一本小说也就读完了,可是近来在学习写作,我决心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探讨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从写作技巧角度来谈谈这本书。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奠定了本书幽默讽刺的基调,并且这种幽默感会贯穿全文,让你边读边哑然失笑。
小说的篇幅长也就决定了这部小说的人物会很多,但纵观全局,会发现这部小说里没有不必要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带着自身的使命;也没有不必要的情节,每一个情节都是为推动故事后续的发展。
有些小说的全篇布局很紧凑,设计感十足,就像一个造物者安排着每个人的命运,可是《傲慢与偏见》布局十分自然,全然不觉得是作者刻意的设计,只是主人公在自然行动。大仲马在创作《三个火枪手》时,根据情节的发展需要,一个火枪手不得不死,他很喜欢这个人物,很想改变他的命运,可是怎样都做不到。这也充分说明了厉害的小说开始后,人物会按照他们自己的生活轨迹往下走,作者不再是创造者,而只是一个旁观者,这也使作者成为了真正厉害的作者。
这本书全篇布局堪称一流,不刻意,不着痕迹,接下来从男女主人公的两次重逢来展开,说明作者如何巧妙地构思着每一个情节的发展。
伊丽莎白在舞会上见识到了达西的傲慢,还出言不逊地说她的样貌只算过得去,远远没有漂亮到能打动他的心。而后,在听到威克姆对达西的评论之后,更加认为达西是一个目中无人、心胸狭隘的小人。
在姐姐的意中人宾利搬离朗伯恩后,伊丽莎白一度认为是他朋友达西在从中作梗,甚至在姐姐去了伦敦后,宾利并没有去见姐姐,伊丽莎白更加确信一定是达西在阻止两人,直到听到了可靠消息,达西认为她姐姐配不上他朋友,因为两家差距悬殊。这时,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厌恶之情达到了顶峰。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重逢了,更可怕的是达西还向她求婚了。
明明两人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的,作者如何安排的这一次重逢呢?
伊丽莎白妈妈也就是贝内特先生没有儿子,按照当时的继承制,他们这栋房子在贝内特先生去世后会继承给其远房表侄柯林斯先生。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对地位高的人,他阿谀奉承、极尽崇拜,对于比他地位低下的人,他自命不凡、不加理会。
鉴于非常幸运地可以继承房产,他准备弥补一下姑娘们,这个弥补方案是什么呢?选择五位姑娘中的一位作为牧师住宅的女主人,等贝内特先生去世后,也算有位姑娘住在这栋房子里,给他们一丝安慰。理所当然地要选择贝内特大小姐,在听说大小姐即将订婚时又毫不犹豫挑中了二小姐。女主伊丽莎白怎是个任人宰割的人呢?她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表哥的好意,在两天过后这个表侄就向伊丽莎白好友也是他们邻居的女儿求婚了。
也正是由于这戏剧化的人物做出的一些可笑的事情,为后面伊丽莎白后面与男主达西重逢,承认自己对他的偏见做了铺垫。
柯林斯先生无时无刻不在炫耀自己的女恩主德布尔夫人,声称德布尔夫人对他照顾有加,他还有幸受邀去她府上用过餐。正因为这场求婚闹剧,伊丽莎白才有机会去牧师家里陪伴刚结婚的好友,从而结识德布尔夫人,并在德布尔夫人家里与达西相遇,而这位女恩主正是达西的姨妈。
在这里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向她倾述了他的一片衷情以及他的矛盾困惑,虽然他们之间地位差距很大,可是达西全然不在乎,他只要她就好。伊丽莎白却拒绝了这位年收入至少一万磅的先生,她认为他傲慢无情,更重要的是他破坏了姐姐的婚事,她对他只有厌恶,哪怕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男人,也休想让她嫁给他。
达西没有为自己做过多的辩解,只在第二天早上交给伊丽莎白一封信,这封信里把伊丽莎白对他的误解做了详细的解释。
这封信伊丽莎白反复地读,并就一些事实反复地回想、分析,顿时羞愧难当,她误解了达西,承认自己对他有着非常深的偏见。虽然达西先生有些话很尖锐,但的确都是事实,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总是自诩有眼力、有见识,可是在看待达西先生时,确实抱着偏见和无知,完全丧失了理智。
这时候,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厌恶感没有了,但她却无法对他产生好感。
后来,大姐简问伊丽莎白是什么时候爱上达西的,伊丽莎白自己也说不上来,可是我们却能从作者的笔墨中读出来,这源于他们俩在彭伯利庄园的第二次重逢,这一次重逢同样安排得非常巧妙。
伊丽莎白的舅母在很久之前就邀请伊丽莎白同他们一起去旅行,原先是打算去远点的地方欣赏湖区风光,可是由于舅舅临时有事,行程需推迟两周,并且需缩短旅程,只能走到德比镇,舅母曾在德比镇住过几年,并且那里也有不少好玩的地方,故地重游让舅母非常开心。
巧妙之处就在于这个德比镇正是达西的庄园所在地,那里景色宜人,房子精美,舅母决定去参观参观,伊丽莎白不想碰到达西,在打听到达西不会回来之后也一同去了。
在这里,伊丽莎白从女管家的嘴里听到了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达西,他是那么善良且没有架子的一个人,在女管家看来他是全天下最好的庄主,最好的主人。他根本没有别人口中的傲慢,只是不善言谈。她看到了达西的大幅画像,只见他两眼就这么盯着他,想起了他对她的一片衷情,心里泛起阵阵感激之情,她在画前伫立了许久,细心的读者肯定也发现了,伊丽莎白就是这个时候对达西产生好感的。
告别女管家,三人准备离开。作者怎么可能忍心不安排男女主人公见一见呢?说巧不巧,这时房子的主人从大路上走了过来,原来他没给管家打招呼,先于大部队提前一天到了。这里达西充分展示了他对伊丽莎白的喜爱之情,他没有继续向她述说相思之苦,而是尽心对待她的舅父舅母,虽然以前他曾是多么看不起她这些地位低下的亲戚,他把妹妹介绍给伊丽莎白,希望两人友好相处。
曾经,他的傲慢让他无法正视对她的爱,她的偏见让她拒绝接受他的求婚。如今,他放下他的傲慢,善待她的家人;她放下她的偏见,走进他的内心,终于成就了一段双向奔赴的美好姻缘。
正是这两次精心设计的重逢,我们看到了伊丽莎白对达西感情的变化,从厌恶到客观看待再到产生好感,一步一步,作者安排的非常巧妙,情节一环扣一环,不着痕迹。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也让这本书成为经典之作!
每一本小说都有它的使命,愿我们看小说不光只看到一个故事,还能从故事中收获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