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示我对《共产党宣言》这部书得尊重与崇敬,下面我用普通话开始今天的党课,让我们重温学习《共产党宣言》……”这是我在李腰村乡村大礼堂内开展李腰村八月份“主题党日”活动上的党课前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有那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党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那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区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
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
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当我深情诵读《共产党宣言》的这一开篇序章时,我感到自己的语调在提升、心跳在加速。那种感觉,仿佛像是24年前,我们那些新入党的年轻人,面对党旗举起右手,集体宣誓时得激动与自豪。又像是15年前,我站在黄河的壶口瀑布边,面对着母亲河那声音如雷、翻腾奔涌得磅礴气势,被震撼得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一样。
人世间,总有一些事会触动你的初心,点燃你思想的火化。它如同黑夜中的星辰,指引并照亮着人们前行的路。我想,这种思想的碰撞与火化,在174年前的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这两位伟人身上,也同样发生过。
在重温与诵读中,让我们脑补一下这样的画面:在1872年的雾都伦敦,这个“共产主义者同盟”产生的源头城市,两位思想进步的德国革命者在一个简朴的公寓内进行着马克思主义地创立。马克思站在古旧的地毯上发表着他的理论,说到共情之处,他摊开双手,眼神坚毅地看了看恩格斯,转而眺望着透着光明的窗外。恩格斯则坐在窗下的书桌前,他时而奋笔疾书,把马克思的语言与自己的思考变成文字;时而又拿起起草的稿纸,转过身来回应着马克思。1847年12月9日至1848年1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沟通与碰撞,终于写成了《共产党宣言》。
序言之后的第一个标题是“资产者和无产者”。恩格斯在1888年对这个概念加了一个注:资产阶级是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的现代资本家阶级。无产阶级是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闪念出毛主席在他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那篇文章里,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阶级进行地归纳和分析。毛主席将中国那时的阶级分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五个阶级。其中,地主阶级拥有土地,榨取无产阶级的劳动和剩余价值,刚好对应了之前的欧洲资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则代表了没有土地、经济地位低下的工人和广大农民,刚好对应了“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家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这个概念。
可以说,资产阶级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我们无产阶级额的血泪史。资产阶级额正是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地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地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地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地占有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诞生之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生了深刻地变化。174年前,当《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欧洲的统治阶级发抖时,那时的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渐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00年的时间,足以让“共产主义”这团熊熊燃烧之火在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绵延不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轰轰烈烈的革命终于推翻了资产阶级地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奋勇前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指导思想的提出也是遵循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宣言精神,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贫困弱小逐步迈向伟大复兴。
在翻阅书中那一篇篇激励人心的文字,直至读到全文的最后一句话:“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之后,我默默地合上书本。我想,《共产党宣言》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仅存于文献中的借鉴与经历,更是一种思考,一种选择,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篇和精品佳作。它们或如阳光雨露一般,陶冶人们的情操;又或如疾风劲草一般,在人们的思想中划出一道绚烂的彩虹。
《共产党宣言》便如同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