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读下来,依然是“努力”这个话题的延续。这次作者将“努力”再提升一个层次: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野心。
介绍一下与“努力”这个话题比较呼应的章节:
1、《你离你想要的生活,只差一个野心》
里面写到这样一句话:“在没人看到你的时候,你更要默默发光。一个人平静地努力,刻意地训练,低调地前行,去创造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乍看这下,这无非是一句平常不过的鸡汤,但是对我来说却有很好的鞭策作用,同时也是对一部分嘴上说着努力却没有任何行动力的年轻人最好的鼓励。
作者认为,有野心或者有梦想,都是好的,但不一定要说出来以表决心,因为一旦说出来,对追求梦想的执着可能就大打折扣了。所以有梦想是好的,但不用急于让所有人知道,你要做的就是默默努力,默默为自己加分,在将来的某个日子,用实现的梦想来回馈你曾有过的努力。
作者还告诫那些喜欢深夜发微博、发朋友圈励志的青年朋友,既是努力,就好好珍惜你的时间,而不是在应该休息的时候,罗列一大堆的计划,等明天一一完成。如果你以为这样的励志,能给你带来冲劲,第二天当你睡眼惺忪醒来时,昨晚曾定下的计划,多半都忘得差不多了!要知道目标定下来了,就要切实可行,不然往后的日子,它还是在你的计划里,重复又重复,却一直未完成。
2、《跑到终点再哭》
里面有一句话值得提醒当前正值疲惫,而想放弃的人:你越疲惫的时候,越应该用一些激烈的方式让自己重新回到状态。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去努力,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往往是在追求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挫折,或者压根不算挫折,就是感觉突然累了,然后就停下来了,而这一停下来,不仅拖慢了进度,并且把自己的意志力也泻下去了。
作者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一书里面,已经阐述了类似的观点,当你感觉累了,其实只是你身体的某个器官,或者某种感官暂时提不起干劲,但并不代表其他都进入疲劳的状态。遇到这种情况,作者给广大读者的建议,就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在你感觉很想休息,并且不希望浪费一分一秒时,应该学会切换不同的任务,例如背单词累了,可以做计算题,可以画画,更累了,还可以去跑两圈。在不同阶段,让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而不是单纯地通过休息来进行调整。如果每次累了,都只想到停下来休息,相信你的注意力永远都不能持续很久。
3、《学会管理自己的注意力》
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的社交软件、APP程序,几乎占据了我们工作以外的大部分时间。要说现代人最离不开什么:恐怕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手机和网络了。问问自己:除了工作需要以外,手机为你带来了什么呢?娱乐、欢笑、便捷…… 倘使没有手机,这些功能是不是就不能实现了呢?
好无疑问,手机为我们带来简单快捷的便利时的同时,也剥夺了我们的专注力。又问问自己,浏览手机时,我们看得最多,最沉迷的是不是网游?是不是综艺视频?是不是琳琅满目的网购平台?
我们老是说,容易分神,老是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不如问问自己,在可支配的时间里,你最先想做的事情,是哪样呢?是不是都先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呢?
所以说,别谈努力了没有回报,是你根本没想过在该做的事情上去努力。
4、《踏实工作的致富谎言》
这个标题不好理解,作者用了一个鲜明的例子作解释:一个文案编辑满腹牢骚地将一份错别字连篇的文案稿丢给设计师,设计师看到这份文案后,向编辑反映:这么多错别字,怎么作图呢?编辑满不在乎地说,你一个月工资就那么点钱,做多做少都是那样,何必那么认真?
的确,这种现象在某些公司里很常见。作者想表达的就是,工作职责所在,难道因为给的薪酬不理想,然后就消极对待吗?
工资给得少,所以随便应付,看似赚了好处,但其实却麻痹了人的思想。“胡乱做一件事情,还不如不做,耽误了自己的时间,更影响自己能力的提高”。作者懂得,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你在一个待遇不怎么好的地方做事,公司没有给你想要的,要不你就辞职不干,要不你就做好自己的份内事,不能自欺欺人。如果你以为随便应付可以糊弄老板,其实到头来,反而让自己变得失去的更多。所以你要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你的付出并不是给老板卖命,而是为自己的前途负责,不能把宝贵的时间贱卖给任何一个人。
5、《人为什么要有仪式感》
经典读物《小王子》里面有一句话:“生活要有仪式感,因为它让某一天不同于其他的日子,某一时刻不同于其他的时刻”。
我要说的是,不管你是谁,生活在社会的哪一个阶层,你都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情趣,让你的生活永远充满仪式感,丰富生活的品质。
比方说,每天抽一点时间,专属于阅读,并且保证每天都能做到,哪怕有事情耽搁了,也不会受到影响。
书中有一个观点,我并不是完全认同的。作者建议,有魄力的年轻人,最好都去大城市闯闯,去看一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我觉得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大城市固然什么都好,但是昂贵的房价,腾飞的物价,一路坚挺的生活成本,往往让你入不敷出。在这样的城市里,并不是每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人会坚持到最后。希望的曙光看不见,往往先被眼前的柴米油盐先压弯了腰,以至于活得喘不过气。
我认为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大城市虽然有很多的机遇,但是不一定都适合,就算你曾在在大城市里工作过,生活过,因为某些原因,你不得不离开,但并不代表你失败。你有自己更多的选择,哪怕是二三线城市,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哪里都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所。就好像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投身绿色经济,都为有机农产品付出自己的心血汗水,你还认为,是不是都往大城市里去,才能通往康庄大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