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高中时,那个令人热血的漫画《灌篮高手》不,天才少年樱木花道,从篮球白痴,在很短的时间内,成长为能够左右比赛"秘密武器"。
我们只是记住了哪些天才们,现在回头才发现,安西教练也是一代大宗师;我们都热衷于看篮球比赛的桥段,而忽略了安西教练对樱木花道的特训:
七天投篮两万次,每天投篮 2857 次,这是典型的“刻意练习”套路,就是要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但“刻意练习”远没有这么简单,还需要四个步骤: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缺点,制定目标和计划
第二步:执行、尝试
第三步:获得反馈,检查自己
第四步:纠正错误,不断提升
没有正确的方法,简单的重复2万次,只会强化错误的记忆。
刻意练习的精髓:制定目标、实践、获得反馈、大量重复。
看看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工作勤奋,也经常看书学习,有的已经工作10年(比如自己),但是为什么没有因此成为更优秀的人?更残酷的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几乎永远也无法达到或者接近伟大的水平。
难道真的是因为没有天赋,不是樱木花道那样的天才?
未必!
心理学家Ericsson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刻意练习,关键在“刻意”,需要主动,有意识的控制自己,同时也说明需要消耗意志力。
刻意练习是一种学习的“套路”
1.只在学习区练习,
2.把要学习的内容由针对性的分成小块,对每一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练习中,要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要高度专注。
我们许多人具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舒适区,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
而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刻意练习的程度,而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真正决定了顶尖大师和一般职员的差距。
反思自我
在职场上,哪一项技能达到超出身边所有人的水平?好像没有。
首先,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去掌握哪些技能?“魂、道、术、器”,没有魂,学再多的大道理,再多的方法论,再先进的工具,也卵用。我们很多时候只是找了一份让自己生存下来的工作,而没有找到自己一生奋斗的事业。自己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不是自己要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第二,碎片化时间,不够专注。总是同时做多项不同领域的工作任务,目标不专一,今天想学英语,明天又觉得编程很重要。想学的东西太多,总是半途而废。
第三,没有有效的而及时的反馈,总是对天射门练习任意球,有没有提升也不知道,很容易放弃。
第四,总想一直呆在舒适区,只做自己熟悉的工作,遇到新的任务,常常视为压力而排斥,很少当作机遇和挑战而兴奋。
该如何做?
1.避免自动完成
每天的工作,要有意识的思考提升,而非简单重复,不断总结,尝试PDCA。
2.刻意减少在舒适区的时间
有什么任务,自己第一时间是想放弃或者推脱出去时,冷静一下, 问下自己不愿意做的原因是什么,害怕麻烦还是真的没有时间。
3.牺牲短期利益
很多小技能,我们总是不愿意自己动手学一遍,习惯性的问别人,比如,业务软件的操作,办公软件操作技能。怕浪费时间,实际上,自己花几个小时学会,再认真的总结记录保存,会为自己节省以后的大量时间,否则,你会重复的麻烦别人。
4.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分解任务为小目标,找到痛点,大量重复,这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大量重复不会提高,快乐学习的概念早点抛弃,方法再好也少不了付出艰辛。比如,阅读、写作。
5.凡事多做记录、做总结,让第二次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复用前一次的努力,减少无用的重复。
平时我们都会遇到难题,解决完也就过去了,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实际上第二次,第三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要花费很长时间解决。而欧美人就非常喜欢做记录,他们发明一项东西,当时是如何做的试验,现在还能查到记录,相反,我们中国人“失传”是常有的事。
低水平上重复,没有积累叠加效应,10000小时也是没用,完成一件事情,不要急急忙忙的赶着做下一个,一定要及时的总结给自己反馈。
遗留问题: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呢?如何有效利用碎片化,获得高效的专注呢?如何制造有效的自我反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