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许多朋友聊天时,常常听到所谓退休以后如何如何的说法。比如在某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买个房子,退休以后过上田园牧歌的生活.
当然那都是未来的愿景了,为了达到那个退休以后如何如何的计划,还得要每天工作攒钱,强迫自己天天喝一些正能量的鸡汤,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如果不攒到资产过亿,那出门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所以是绝对不能消停的.
实际上田园牧歌的生活,开始一两天你可能以为是天堂,过一两周你可能就会腻味,在与世隔绝没人说话无事可做, 没有挑战和成就感的地方,你很快又会变得空虚和烦躁.
人生最大的悲剧之一,是当你实现了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之后,发现那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我想起一件发生在我身边的沉重的事。我的一位同在硅谷的长辈,2003年开始在拉斯维加斯购买了几幢投资房,当时由于众多外地投资者涌入,当地房价不断飙升。那位老师信心十足地预测,十年后房子肯定会继续升值,可以靠收租来退休.
但不幸的是,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当地房价大跌, 许多地方房价最低一度下跌70%以上。十年后的今天,拉斯维加斯房价比2005年的最高价,普遍还是要低30-40%左右。而那位老师,由于忽视身体健康,两年前,突然因为心血管疾病而不幸去世.
不确定性是事物变化的常态。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坏的,也有好的.
坏的不确定性,包括: 疾病,政治动荡,世界大战,金融市场的浩劫,还有你我现在都无法想象无法理解的某种黑天鹅式的灾难.
六百多年前的朱元璋老师,那智商情商可比绝大多数人高吧?什么样的场面没有见过?什么样的挫折没有经历过?思维缜密的朱老师把自己的十几个儿子安插到各地为藩王,自以为从此国土固若金汤,子孙安康,可以谋万世。可惜他七十岁退休到天堂后没有几个月,儿子和孙子就开始自相残杀,靖难之役一打就是四年.
京剧大师梅兰芳1941年以前, 把演出多年的收入,带往香港存入银行。珍珠港事件后不久日本占领香港,这笔巨款也全部被冻结。经济拮据的梅老师被迫回国卖房子,卖收藏品,卖画来维持生活. 类似的例子, 同时代的人, 不胜枚举.
过去二十多年,俄国卢布1992年,1998年, 2014年多次大幅贬值,俄国公民的积蓄和养老金,反复在这些动荡中被洗劫一空.
过去一百年,即使在相对稳定的美国,绝大部分人在1929-1932年的大萧条中变得赤贫。整个国家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才真正摆脱危机的阴霾,回到经济繁荣扩张的轨道上.
六十年代的美国人,长期笼罩在和苏联全面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同时也经受着严重的种族和其它政治冲突的考验. 其后1972-1981年间的石油危机,高通胀危机,1989-1991年的衰退,2001-2003年高科技泡沫破灭,2008年间的次贷危机,很少有人能每次都安然度过,全身而退.
如果这些人理解和坦然接受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让他们重来一遍,也许就不会工作那么拼命,也许就不再做攒钱机器, 就会更多一点时间享受生活?
另一方面, 好的不确定性,在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长期来看,很多东西会越来越便宜,同时许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也变为可能:
1. Uber 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未来二十年后的普及,将使出行更加便宜
2. Airbnb 和类似住房分享服务地普及,将使人们居住的供给更丰富,选择更多样化, 价格更便宜.
3. 虚拟现实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得更多人远程工作谋生,共享资源, 变得更为现实.
4.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加长.
如果衣食住行都会越来越便宜,如果谋生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如果你选择居所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了,那么你是否要思考一下,有必要攒那么多钱,买那么多房子吗?你攒的钱,如果投资到会被新技术弄得贬值的资产里,那不是事倍功半瞎折腾吗?
投资健康,投资自己的知识和智慧,这样,当金融财富由于某种不可抗因素而遭到毁灭性损失的时候,你还可以泰然自若地继续你的工作生活, 而不会因为往昔过分忘我地工作, 而懊悔不已.
凡事留有余地, 适度放松, 不用杠杆,准备应对未来的坏的不确定性,接受拥抱未来的好的不确定性, 这, 也许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退休后的计划大多是伪命题, 因为计划跟不上变化.
现在就开始多做一些你真正喜欢的,原来打算推迟到退休后做的事吧。从今天开始,从点滴开始.
至于我,六十年后,倘若一文不名,只要还能像下面这位老哥一样健康,踩着滑板,哼着小曲, 天天出没在大街小巷,那肯定是最好的退休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