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在传记作者笔下,毛姆深情也绝情。传记中更多的是细碎的生活琐事。传记不一定是最真实的毛姆,只能说是作者经过考证后,她眼里的毛姆。他与情人杰拉德的深情过往,他与前妻西里尔的恩怨故事。
书摘:
第一章黑马厩镇的少年时代
第二章圣托马斯医院
起初,一些人的激进观点令他震惊兴奋,直到有一天,他意识到自己再也不信教了,感觉到时他如释重负。偏见、报应,无趣得令人窒息的礼拜仪式,背诵祷文,每天惧怕永久的惩罚,这一切都消散了。“整座可怕的建筑如纸牌屋一般倒塌了,它并非基于对上帝的爱,而是对地狱的惧怕。”他写道,他很高兴自己重获自由,“他只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终于成了自己的主人。”
1896年,毛姆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个对话片段,无可否认,采用的是调情的语气,这段对话可能发生在他和一个比他年长的男人之间。
年轻人说:“噢,我可不想变老。人生的乐趣都没有了。”
“但是,会有别的收获。”
“比如什么?”
“喏,比如说对青春的思考。如果我现在是你这个年纪,我想我可能会觉得你是个狂妄自大的家伙:但其实,我觉得你是个可爱有趣的男孩。”
半个世纪后以后,出版含有这段对话的书之前,毛姆用戏谑的口吻补充道,这话到底是谁说的,他实在是想不起来了。
他第一次在院区以外工作,亲眼目睹了可怕的现实,近距离地感受到噪音、恶臭和拥挤污秽的环境,许多穷人挣扎着活着,根本没有机会逃离。如果一家之主有工作,生活还可忍受;没工作的话,境况更为悲惨,如果这时候再有个孩子来到世上,就只剩下绝望了。“意外情况”不少,婴儿睡觉时,母亲压在他们身上,婴儿吃错了东西也并不总是粗心的结果。遇到紧急情况,毛姆会求助高级助产士,等他们赶到时,通常已经太迟了,要么婴儿停止了呼吸,要么母亲因失血过多死去
第三章本能作家
第四章白猫餐馆
第五章英格兰剧作家
王尔德公开宣称,任何人都无权谴责他人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走自己的路,去他想去的地方,按照他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毛姆对此十分认同,并在作品中反复提及,尽管在生活中,他并不能完全贯彻这种理念。
第六章西里尔
第七章代号萨默维尔
不过,1907年还没有到来。毛姆要和共度了六个月时光的杰拉德分别,面对要回到纽约西里尔身边这个现实。他答应过要娶她,现在他要实践他的诺言。他对此没有多说什么,他对已婚状态这个概念的厌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来。《卡洛琳》的情节基于这样一种假定:爱情在婚外最繁荣,婚姻制度是一种令人扫兴的东西,是陷阱。《一片叶子的颤动》中的一个短篇小说《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这里的情节后来被扩充并重新加工成《刀锋》)中,我们被要求为主人公鼓掌,他逃离芝加哥的婚姻,去南太平洋群岛过上了快活的单身生活。毛姆从波利尼西亚回来一年后,满怀愤懑地写就了《月亮和六便士》,小说中的艺术家无情地抛弃了婚姻和家族,直到那时,家族生活一直压抑着他的创作才能。“再没有谁比这种结了婚的单身汉更叫人可怜的了。”讲述者充满感情地评论道。实际上,没有必要寻找线索,因为毛姆毫不迟疑地坦白了自己的感受。婚姻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毛姆在写给西里尔的一封信中以直率到残忍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当时的态度:
我觉得自己被置于一种原以为不可能发生的情境之中。我知道,我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蠢货,但我想,我也把……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蠢货。我娶你是因为,我准备为我的愚蠢和自私付出代价;我娶你是因为,我认为这对你的幸福和伊丽莎白的利益而言是最佳选择,但我娶不是因为我爱你,这一点,你再清楚不过了。
和从前一样,毛姆的代号仍是“萨默维尔”,官方身份是作家,这次他是给英国媒体写报道的记者。离开前,最后一个细节必须弄清楚。“不知道你们是否打算为我的工作支付薪水,”毛姆写信给怀斯曼,“我不会假装说我需要一份薪水,但在瑞士那会儿,我曾拒绝接受任何酬劳,但后来我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免费为组织工作,然而人们并不认为我爱国或慷慨,只认为我愚蠢。如果有薪水,我自然更满意,如果没有,我也不会不愿意去。我把这个决定交给你来做。”怀斯曼明白他的意思,答应给他薪水和经费。
第八章面纱之下
最优秀的俄国故事是《哈林顿先生的衣服》,这是一篇小型悲喜剧杰作,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毛姆在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穿越西伯利亚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美国银行家,并跟他交上了朋友。火车咔嗒咔嗒穿越俄罗斯时,絮叨、心善又荒唐的哈林顿先生简直让阿申登抓狂。“阿林顿先生很讨厌。他惹恼了阿申登,激怒了他,搞得他烦躁不安、大发雷霆。”在火车车厢里,即使阿申登想打开书本阻止对话继续下去,依然无法躲开他的滔滔不绝。
阿申登看书时,突然发现哈林顿先生那双浅色的大眼睛正盯着他,他的心突突跳了起来。他不敢抬头看,甚至不敢翻书页,因为他知道,哈林顿先生会把这个动作看成开启一段谈话的充分理由。他不顾一切地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字上,就像一只小鸡用嘴画直线,当他意识到哈林顿先生放弃了这种企图时,他才敢呼吸,继续读书。
即便如此,哈林顿先生身上还是有很讨人喜欢的地方。他心眼好、体贴、恭敬,他是那么的有礼貌,即使阿申登有心杀了他也不去手。
第九章廊台和普拉胡帆船的世界
第十章分居
毛姆越来越为妻子的做事方式担心。西里尔的性格里缺少道德品质,有一种令她挑剔的丈夫震惊的粗劣。她会给商品开出骇人的高价,她的某些行为让毛姆紧张,她在跟客户做生意时太不谨慎。她已经收到两封律师函,对方因为她做假古董索赔,她在同行间的名声也不怎么样。一个美国室内装潢师回忆道:“她做生意时很狡猾。”另一个人说:“我对西里尔略知一二,但我和所有跟她打过交道的人一样讨厌她:她这个人不老实。”还有人说西里尔是一个“粗暴的老无赖,除非不得已,否则绝不会付钱。她是个阴谋家,铁石心肠”。毋庸讳言,毛姆尽可能不搀和妻子的生意往来,但有一件事让他被迫看清她是一个缺乏诚信的人。
第十一章玛莱斯科别墅
他会坐在正厅的前排座位上,随时愿意按照导演杜穆里埃的意思用蓝铅笔划掉某些内容,甚至重写。这种轻松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毛姆超然地对待自己的戏剧作品:吸引他的是创作的私密过程,而不是作品在舞台上如何呈现;作品一旦交到演员和导演手中就会变样,他就不再密切关注了。出于这个原因,毛姆在写给诺埃尔·科沃德的一封信中解释说,戏剧最终被作家视为一种不理想的媒介。对毛姆而言,排练变成了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他的参与更多是出于责任感,而不是因为他觉得必须参与剧本的解读。这种态度近乎漠不关心,这一点被导演巴兹尔·迪安察觉到了,在准备《苏伊士之东》期间,他总结道,“毛姆在整个排练过程中缺乏对戏剧真正的热情。他依旧少言寡语,既不帮忙,也不碍事,除非问到他,否则他从不主动提建议。我想,他觉得整件事是令人厌倦的,演员们的争论微不足道。被问到时,他的反应总是那么不令人信服:‘哦,太棒了!’有一次我问他是否可以砍掉几句台词:‘为什么不呢?’他急促地说,‘舞台就是个作坊。’”
毛姆的侄子罗宾认为玛莱斯科别墅快乐舒适的气氛主要是由杰拉德营造出来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玛莱斯科别墅的生活方式概括了他本性的两个侧面:一面是奢华、温暖和肉欲,一面是严肃和自律。
《寻欢作乐》是毛姆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于1930年9月29日由海涅曼公司出版,四天后由道布尔迪多兰在纽约出版。萨默塞特·毛姆出了一本新小说自然是值得关注的事件;然而,谁也不曾料到他借书中的人物阿尔罗伊·基尔将休·沃尔波尔嘲弄番会在文学圈内引发一阵骚动,这一事件被评论家称为“狄更斯在《荒凉山庄》中将李·亨特描写为斯基坡尔先生以来最令人难忘的文学剖析”。
……阿诺德·本涅物让这件事变得更糟,他坚持认为毛姆对沃尔波尔的描述并无恶意,而是“完全公正、准确和仁慈的”。总的来说,大家支持贝弗利·尼克尔斯的观点,沃尔波尔那个蠢蛋活该。几乎没有人指责毛姆的所作所为。正如哲学家以赛亚·柏林所言:“我明白为什么毛姆以及所有伶牙俐齿之人都无法抗拒那块粉红色的小鲜肉的诱惑,并将牙齿嵌入其间,显然,那块肉就是为食人族准备的。”
第十二章哈克主人
第十三章讲故事的人
第十四章宣传活动
他很少见到差异如此巨大的夫妻。纳尔逊就像个海盗,高大、壮实、情绪化、爱炫耀,常在野外活动,喜欢打鸭子,开着大马力的摩托艇搅动河水;“吹牛皮挺唬人的”,酒量很大,波旁威士忌几乎从不离手,他将波旁威士忌恶心地形容为“切痰器”。埃伦则“有钱得离谱,人很好,有点害羞,不太好玩儿,但愿意取悦他人”;她是个温柔、胆小的女人,完全被她那个吵闹、独裁的丈夫制服了,她不整洁、没条理到不可救药,家务事弄得一团糟。“埃伦的管家能力是全美国最差的,”毛姆的一个朋友杰里·季普琴说,“烤肉端上来还没等转一圈就分没了,坐在她左边会饿死。”纳尔逊冲着她大吼“差劲的主妇”,她眼里含着泪问威利是怎么管家的,怎么能把他的小房子收拾得那么整齐。
第十五章布龙奇诺男孩
第十六章背叛
毛姆作品年表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