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鸣爸爸
编辑 / 小鲸鱼
2022年12月20日,是我们第3次带着孩子小鸣(化名)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第1次,确诊了小鸣是轻度自闭症;第2次,医生告诉我们小鸣的情况加重了;第3次,也就是这一次,邹小兵教授说“孩子取得了我们都震惊的巨大进步!”
从第1次到第3次,时间间隔1年零15天。中途我们有过“躺平”,有过“卷”,最终的结果令人欣喜。我很愿意和大家说说我们家这一路的历程。
能背古诗100多首
能理解0首
小鸣出生在2017年冬天,在我们眼中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孩子。3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背诵100多首古诗,认识100多个汉字——不过他并不理解古诗和汉字的意思。
在小鸣优越的记忆力之外,我们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他不看人、不应名、爱到处乱跑、爱乱晃小手、经常说一些不应景的话,还爱自问自答。
带着隐隐的担忧,2021年12月,我们和小鸣去了中山三院,得到了岑超群医生的诊断:轻度自闭症。
但由于我们对干预知识的缺乏,我们家并没有对小鸣展开系统的干预,而是抱有一丝“侥幸”坚持把孩子送进了幼儿园。
在幼儿园里,小鸣让老师很无奈。他没有规则意识,上课乱跑、随意说话,不听老师的指令,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午觉?从来不睡,谁要管他他就攻击谁。我偷偷去幼儿园观察过,小鸣的表现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种状况持续到2022年5月。当我们再度来到岑医生的诊室时,她的话如同当头棒喝:“孩子的一些问题加重了,必须要系统干预!”
这一次我们知道了,小鸣并不会因为是“轻度”,并不会因为处在幼儿园这样的“儿童群体”中,就自然好转。我们得做出一些改变。
退学?辞职?
我算了一笔长远账
先想想:我这班还要不要上?
不上了!
全职带娃,对我、对我们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大胆的决定,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我的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孩子的情况
小鸣已经落后于正常孩子,在第一次看诊后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没能有效地帮助他。自闭症孩子进步相对缓慢,我不想因为我们的原因让他再次落后。邹教授说,自闭症孩子确诊的前两年建议每天干预至少4小时。
如果单靠我们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是不够的。我想让小鸣成长,意味着我必须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②我要学习
之前我不懂干预,现在我要开始系统干预,摆在我面前的是大量等待学习的专业知识。我不仅要学习理论,还要在实操中反复练习、总结、提升。
如果我兼顾上班,我想我会进入一种“超负荷”状态,我担心自己身心疲惫,会不得不对干预草草了事。
③更“划算”的选择
我试着算总账、算大帐、算长远账。如果辞职,我每天可以陪伴小鸣至少12个小时,1个月下来我可以陪伴他360个小时。而如果我只是用下班的时间陪他,可能一天只有3个小时,要完成这360个小时,我则需要4个月!这一下子就拉长了战线。
我想我可以全情投入到家庭干预中,等孩子能顺利进入幼儿园或学校,我再回归工作。
于是,综合考虑下来,我们家决定,我暂时辞职,全职带娃,给小鸣一个稳定的陪伴。同时,我爱人也会恶补相关知识,保持随时“替补”上场的状态,也让我们可以在同一认知水平上讨论干预的问题。
再想想:孩子这学还要不要上?
也不上了!
总的来说,小鸣在幼儿园里不看不应不听指令,没有模仿能力,并不能融入小朋友,而且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在第2次看诊后,我开始在星儿守望者学习,也加入了家长群,通过和其他家长及老师的交流,结合我们自己的考虑,我们认为:
小鸣的能力达不到上幼儿园,退学。
所以,第2次看诊对我们家而言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我们父子俩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
一个辞职,一个退学。
团队协作
“战斗力”拉满
虽然辞去工作的人是我,但干预的重担并不全由我一人扛下。
我是带娃的主负责人,会制定干预计划,并且把自己学到的重点知识再讲解给家人听;小鸣妈妈上午上班,下午有半天时间可以参与干预孩子,每周她和我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并且对我的实操进行点评完善;小鸣的姥姥和姥爷则辅助配合,带孩子做家务、认识大自然,还负责全家的饮食。
就这样,一步步地,我们的家庭干预走向了正轨。干预计划起初是完全按照邹小兵教授的《小明的一天》进行的,这个课程表坚持了2个月时间,后面增加了一些桌面的认知教学课、家务课、户外劳动课、感统课等等。
在家庭干预的过程中,我也实践得出了一些管用的方法,在这里抛砖引玉分享给大家。
①示范法
示范法是我在家里运用最多、最管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是给孩子示范,无论是组装玩卡丁车,还是玩平衡车,还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我都亲自给孩子示范,让孩子学。因为自闭症孩子往往是视觉优先的,所以家长亲自示范后,孩子可能学得就要比自己摸索要好一点。
其次,是给家人示范。我在干预孩子的时候,一般都让姥姥、姥爷在边上学习观摩,示范给他们看,也让他们参与进来干预孩子。等他们学会了,我就让他们带孩子,然后我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示范效果非常好,老人家进步特别快。
②利用孩子对小动物的兴趣
所有的孩子对小动物都感兴趣,自闭症孩子也不例外。
为了引起小鸣的注意,我给他买了金鱼、黑鱼、牛蛙、小麻雀、大甲虫、兔子等等。买这些东西主要是为了增强孩子的五感,增加孩子的认知,让他认识这些东西,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叫、吃什么、生活在哪里。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积累,孩子的认知才突飞猛进。
③利用孩子对车的兴趣
因为邻居家的孩子有一辆卡丁车,所以小鸣一直也要我们给他买一辆。我就给孩子买了,这个也是遵循了满足孩子的主动性,以孩子兴趣为中心进行干预。
买了卡丁车后,小鸣并不会玩。他不会刹车、不会倒车,而且在转弯的时候不会合理打方向盘。我就把他带到空旷的广场上,这里没有障碍,增加他的成功率。
等他成功几次后,我就逐渐增加左右、打方向盘等认识,增加加油门、踩刹车等等指令,也正是满足了孩子的爱好,孩子学得非常快,很快就自己就会开了。
④PPT日记
PPT日记,和读绘本类似,主要是用来教小鸣日常认知。
我会拍照记录小鸣每天外出玩的场景、吃美食的场景等等,然后做成PPT,再把PPT放到U盘,通过电视大屏播放。
每播放一个场景,我都会应景地提问小鸣:你在那里干什么?谁和你去的?哪里有什么?等等。让孩子来描述。一方面是提升他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他回忆一些美好的场景。
通过PPT日记,完全可以做到一天一复习,一周一总结,对认知帮助特别大。
家庭是自然的场景,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无快乐不干预,效果非常显著!
姥姥的家务课
与姥爷的后花园
小鸣进步这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姥姥和姥爷。
姥爷是初中老师,姥姥是幼儿教师。他们最初很看不惯小鸣的干预,因为他们心理上不承认他是自闭症。
这个时候我没有去争论,只是给他们分工。姥姥、姥爷的任务是做饭,其余的不用他们做。
其实他们渴望和孩子玩,也渴望孩子成长,但他们又不会干预,有的时候感到心酸。所以我们不能孤立他们,而是要“利用”好他们。
我主动把如何干预孩子示范给他们看,让他们在边上观摩,慢慢的他们就接受了。
举个例子:姥姥做家务的时候,我带着孩子一起加入,整个过程以我为主,我给孩子和姥姥发指令,让姥姥和孩子一起做。这个过程中姥姥比较有耐心,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我就暗示姥姥在什么节点上去辅助,姥姥做得不好的,我就提醒完善。
慢慢地,我就把做家务这个工作纳入孩子每天必做的任务,以后就成了姥姥为主,孩子配合的干预课,这样姥姥完美地接过了干预的接力棒。
姥爷在懂得了一些干预知识后,更是直接在院子里种植了更多的日常农作物、花草,也养了更多的家禽动物,这样方便孩子拓展视野,增加认知,也方便孩子吸引小伙伴。
我觉得每个家长都要学会让家里的老人行动起来,给老人示范,教会老人,让老人也行动起来。不要让老人做得太多,一上午就一节高质量的干预课就行,这样不仅减轻了自己的工作量,也能让老人学到干预孩子的技巧和知识,让孩子进步得更快。
3进中山三院
邹教授主动合影
努力地学习和实践,除了给孩子带来成长外,也收获了“意外之喜”。由于在星儿守望者的月考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们有幸获得了看诊邹小兵教授的机会——这也正是我们第3次中山三院之行。
进入邹教授诊室后,小鸣稍微有点紧张,用小手挡住了眼睛。邹教授用手势指示我们分开坐下,孩子也比较配合坐在了指定椅子上。
邹教授很慈祥,叫了孩子的名字,孩子从指缝里看了看他,慢慢地放下了小手。接下来邹教授问了小鸣一些问题(比如几岁了、男孩还是女孩等等),并发出了一些指令,小鸣都很好地完成了。邹教授细致地让我们介绍了之前孩子的情况,让我们总结孩子的进步,他边听边点评说:懂趋利避害了,社交阶梯六级的初步!
邹教授说孩子取得了让医生都感觉震惊的进步,问我是如何做到的。我就简略地讲了讲我们家的干预(大家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是超级扩充版了)。邹教授不仅加了我的好友,还对身边的医生说:“这样的家长特别优秀,我们一起合个影吧!”
得到他的夸赞,加上小鸣的进步被“盖章认证”,我们真的非常开心和自豪。
年后小鸣就要上幼儿园了,趁着年前这段时间,我们还是继续坚持居家干预的方向,安排结构化课程来模拟幼儿园的场景,为孩子顺利入幼儿园做好准备。同时,将孩子社交阶梯第五级的能力夯实。
这期间,一个最重要的工作是给孩子寻找几个合适的小伙伴,让孩子在和小朋友的交往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懂得化解冲突等等,丰富和完善孩子一些没有的社交元素。同时也要经常带着孩子去一些科技馆、博物馆等场所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的体验和经历变得更广泛,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场景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