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心理课中,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词出现在你的脑海,每个人的感受力和学习力都是不一样的,用具体的事例来理解心理词语,获得一些感触是本文的初衷。
家庭教育很多时候会出现问题是因为家长从来都不认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当我们不带指责的“有色眼镜”和孩子说话,从孩子的身体感受出发,将心❤️调到和孩子一个频道说话,产生和孩子的共情,然后再智慧性地引领,不给孩子贴标签,不做评判性的语言,不批评孩子,而是给孩子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事例一:我和儿子约定看半小时的《奔跑吧兄弟》九点睡觉,可是到了九点,他还是没有半点关掉IP的意思,接着到了九点半,还说再看一会儿。
处理方法:
声音一(指责):你怎么还在看啊?快睡觉。声音二(共情):(凑过去看一会)《奔跑吧兄弟》真好看,你感觉怎么样?不过,今天都已经九点半了,眼睛是不是有不舒服的感觉?再不睡觉明天起不来啦。
胡老师说:沟通是术,亲子关系教育是道,在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以后,孩子需要家长的启发、引导和帮助,而非要求和警告。沟通技巧之肯定性 "我"信息:可接受行为+积极影响+良好感受+感谢。
事例二:孩子吃饭后把地拖干净了,你可以表扬具体的行为,说“你地拖得太干净了,连门口后面都拖过了,妈妈感觉很开心,谢谢你的体贴。”而不总结性的“你太棒了”或者“你真能干”等一些空洞性的表达,也可以说“太棒了,你和你爸爸一样爱干净。”
亲子沟通要点之一:将孩子的不可接受行为看成有待发展行为。
事例三:你的孩子在星期六上午看电视,让你可以自由地做点家务,这可能是一种可接受的行为。如果他把电视的声音开得震天响,令你无法忍受,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行为。一位母亲可能会发现她的孩子只有极少数行为令她无法接受,大多数时间她都对她的孩子产生温暖和接受的感情。另一位母亲可能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是不可能接受的,因此不会经常对她的孩子产生温暖和接受的感情。家长对孩子的接受感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个家长是哪种类型的人有关。不管孩子做了什么,我们都要从他的角度去考虑。
亲子沟通要点之二:转变对问题的看法和描述,从受害者心态变为负责任者心态。
不管孩子说什么,你都要表示理解。当需要说服孩子的时候,接纳的语言表述是:“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表示接纳;目光的接触,拍拍他的肩膀,身体微微前倾,都是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
接着,家长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和正面引导,要善于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事例四:当妈妈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儿子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是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他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他想说的话。
大部分的时间,孩子只是想从他信任的成人中,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或者是只想得到一定的认可,或者是想确认自己的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我们完全可在了解情况后,做个回答或支持,千万不要自主引领孩子的思想。
家庭教育要以爱为基石,家长的语言表达要从心❤️出发,亲子关系不是通过给多少物质,而是通过给孩子多少爱多少关注来衡量,高质量地陪伴,觉察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让我们积极成长,为孩子提供更加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