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开国建立基业的皇帝,基本都是依靠身边的一群武将开疆拓土,一统江山,更迭朝代。在完成建国后的头等大事就是树立皇权,收回军权。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打江山的、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们都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朱元璋是历史长河中难以超越的逆袭皇帝,他从食不果腹、一无所有的底层乞丐,通过超乎常人的坚持和毅力,南征北战、不懈努力荣登皇位,建立了大明帝国。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心里很没安全感,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屠杀功臣,几乎所有的功臣都未能躲过他的屠刀。他杀功臣不仅是让你死,还要让你死的时候感谢他的隆恩。
然而,在诸多功臣中,只有一个人的结局不错,他就是明朝第一功臣、开国六公爵中的魏国公徐达。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虽然出身于以种田为生的农家,但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徐达长得面貌清瘦,颧骨稍高,身材魁伟,自幼喜欢习武,且练得一身好功夫。他与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并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常常让他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在早些时候,朱元璋还不是一军统领,而是郭子兴起义军中的一个头目。某天,有一个叫孙德崖的人找到朱元璋,说他的部队缺乏给养,希望得到朱元璋的帮助。
朱元璋就顺手帮了他一把。但是,这个孙德崖跟朱元璋的顶头上司郭子兴有一些过节,使得郭子兴听闻此事后十分不满,专门从外地赶来把朱元璋大骂了一通。这时候,孙德崖就有些坐不住了,出于安全起见,他赶忙跟朱元璋告辞。
然而,朱元璋看到事情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放他走了,并且,还亲自为他送行。当时,朱元璋和孙德崖的部分部队先行出城,而孙德崖和一些后续人马尚在城里处理一些事情。但是,等到朱元璋他们走到一半时,队伍后面却传来消息,说郭子兴带人把孙德崖抓了起来。
跟朱元璋先走的那部分人,听到这个消息,瞬间就炸了窝。他们怀疑是朱元璋从中作梗,遂把朱元璋也扣压了下来,并且,向外放话说若是不放人,那么,他们就把朱元璋也砍了。在这一危急关头,作为朱元璋部下的徐达挺身而出,决定用自己来替换朱元璋充当孙德崖军中的人质。
后来双方经过协商,各自都把对方的人放了,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在此事件中,徐达舍身救主的行为,让朱元璋牢记在了心里。
徐达的军事生涯可分两部分,前一个时期是元末农民战争时期,从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农民起义爆发,至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刘福通被杀,约十二年的时间里,徐达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军士卒上升为朱元璋麾下的著名大将,为开拓江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后一个时期是明朝统一时期,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三月,朱元璋、陈友谅两大集团决战前夕,至洪武八年(1375年)八月,北元势力衰微,除云南等局部地区尚待用兵,大规模统一战争已基本结尾。在这十二年的时间里,是徐达作为大将军,统帅几十万大军,东攻西讨,北伐中原,削平割据势力,推翻元朝,统一全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时期。
徐达不仅能浴血奋战,而且在战争中机智勇敢,善于运用谋略。如赵普胜是陈友谅军中智勇双全的大将,他据守安庆时,诸将攻之不克。于是徐达就巧用离间之计,诱使陈友谅杀了赵普胜。赵普胜死后,徐达率将士们顺利攻下了安庆。
又如,元朝灭亡后,蒙古残军仍然在不断进攻,而元大将王保保拥兵十万,坐守山西太原,是明朝的最大劲敌。他曾率数万骑兵在太原城下扎营,邀徐达决战。
徐达按兵不动,先消磨元兵锐气,却在晚上突出奇兵,夜袭王保保军营。只见他身先士卒,骑着降服的乌骓马,在黑夜中犹如天降神兵,所向披靡,王保保还未来得及披甲出战,便被败兵护着逃跑了。
可以说,在朱元璋战胜群雄、推翻元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徐达“廓江汉,清淮楚,电扫西浙,席卷中原,声威所振,直连塞外,其间降王缚将,不可胜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是明朝开国第一武将。
因徐达战功显赫,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器重他,并让他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为魏国公。还将他三位女儿都封为王妃:长女为燕王妃、次女为代王妃、三女为安王妃。徐达因此成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且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在高官厚禄、帝王联姻的人生巅峰面前,徐达表现得异常冷静,始终谨言慎行、常思忧患,朱元璋对他表现的越好,他越毕恭毕敬。即便他和朱元璋关系深厚,但君臣有别,即使曾经在沙场并肩作战,耐不住帝王的薄情,因此徐达总是三思而行、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不以忤逆、不曾越矩。
举几个例子:
一日,朱元璋很平和自然地对徐达说:徐兄功劳很大,至今还没有一个安定的住处,我可以将旧邸送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
过了一天,朱元璋和徐达一起来到旧邸,故意让徐达喝酒喝醉,然后让人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睡觉。徐达醒后大吃一惊,慌忙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从旁窥视,看到他这么害怕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在旧邸前为徐达建造府第,并在宅前立坊题上“大功”两字。
又如,朱元璋常邀徐达在一座楼上下棋。徐达虽棋艺高超,但恐有胜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负。当朱元璋得悉其中奥秘之后,在一次对奕时,便命徐达不必多虑,拿出高招。结果,一盘下完,徐达获胜了,并将棋子走成了“万岁”二字样,朱元璋虽然输了棋,却大为喜悦,遂将南京的莫愁湖赐给徐达,后人把这座楼称之为“胜棋楼”。
徐达死于洪武18年(1385年),这个时间节点比较尴尬,和朱元璋对其他大臣痛下杀手的时间刚好重合,很多人便把徐达之死归结于朱元璋。
很多野史中曾经记载徐达的死是因为朱元璋所送蒸鹅,徐达生背疽,朱元璋关心之际,便派人送去了亲笔慰问信和蒸鹅,徐达吃下蒸鹅不久后去世。
医学上讲,鹅肉并不是发物,相反鹅肉有很强的补益作用。在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背疽在当时是绝症,很多太医对背疽束手无策,加上多年的征战,徐达早已病入膏肓,他的死因是病入膏肓、不治身亡,和朱元璋毫无关系。大概是后世之人痛恨朱元璋诛杀大臣的残忍冷酷做法,便把徐达之死归咎于朱元璋。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悼念,并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还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徐达获得了善终。
徐达的一生看似较为幸运,实则和他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至今都值得学习、值得借鉴。
如今在职场上同样要有徐达的为人处事之道。前些时候一位bat中的高管被辞退了,原因是这位能力很强的兄弟是个杠头,经常在一些工作中与他老板意见不一致,其实都是一些处理方式的看法不同,用哪种方法都可行,可这位兄弟非要坚持使用自己的处理方式,硬怼他的老板,搞得他老板很没面子。老板没办法,只能请他走人,本可以有上升机会和大把股票的他,最后灰溜溜离开了,损失惨重。他的教训提醒职场中的人们要时时刻刻了解领导的心思,搞清楚自己的位置,避免功高盖主。
想了解更多人文历史,诗词歌赋,请关注各大平台“若森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