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会影响人的思维清晰度,削弱人行动的意志,改变人内部的生理机能(如睡眠和饮食),使人受困于精神的折磨,感到自己无能。
什么是抑郁症?通常这个术语表示一个人“感到情绪低落”或“涅丧”,但是这样的描述无法准确地描述临床病人症状的“综合性”这一基本特性。也就是说,它是由一系列症状组合而成的,而非一个单一的症状。临床抑郁(有时也叫“重度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情绪低落或兴趣丧失的状态,并且伴随着一些其他常见的身体和精神症状,如失眠,食欲低下,注意力不集中,无望感及无价值感等。只有当上述这些症状中的几个症状同时出现,维持至少两周,且这些症状干扰到个体日常生活的能力时,我们才能做出抑郁症的诊断。
患过抑郁症的人都知道,这个疾病并不是单一层面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特征可以说明整个患病过程。通过对诸如情绪低落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的观察,有些抑郁症很容易被识别出来。但有些却很难被识别,因为抑郁症给他们带来的主要影响是降低了他们与所爱的人或家人的互动能力,如精力不足以及专注于消极的问题和想法。抑郁症病人最明显的代价之一是自杀的风险加大。自杀的风险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和再发呢?
到20年纪80年代末期,很多临床医生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预防抑郁症日后复发的最好方法是预防性地为患者继续开抗抑郁药(这些药物不仅仅治疗现有的抑郁症,而且还可以预防日后新发作期的出现)。针对抑郁症治疗的不同阶段,临床医生开始区分急性使用、继发使用以及维持使用的抗抑郁药(见图1.1)。如果医生所开的抗抑郁药是以缓解疾病发作期的当前症状为目标的,就称作急性抑郁症治疗;如果抑郁症状恢复后,医生为患者开6个月的抗抑郁药,那么称作继发性抑郁治疗;如果抑郁症恢复后,医生为患者开3-5年的抗抑郁药,那么称作维持性治疗。美国精神病学会目前使用的通用实践指南就是以这个理论框架为基础的。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维持性治疗的方法
到20世纪80年代末,大量的研究成果证实:当抑郁症病人从最初的抑郁症中恢复后,继续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能够产生效果,而且这种治疗确实十分重要。在恢复阶段,选择有效的抗抑郁药物仍是非常必要的。在任何时侯,都有许多人不适合长期的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有用吗?有证据显示,负性生活事件常常会导致抑郁症的复发。这样的负性生活事件一般包括丧失,发生争吵,遭到拒绝以及遭遇挫折等。的确,心理治疗在帮助患者处理这些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后果方面,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这些发现直接指向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第一次发现心理治疗可以与抗抑郁药一样,也能降低抑郁症复发的可能性。有趣的是,与那些只接受维持性人际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两次发作的时间间隔确实更长一些。但是,接受维持性人际治疗的病人,比那些只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表现得要更好。这些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即应用心理治疗来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并且这些发现也向这个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心理治疗工作者可以发展相应的理论模型,来清楚地阐述抑郁症患者需要学习什么样的巧以有效预防抑郁的复发。
引自 第一章 抑郁症投射出一条长长的影子 00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