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48,12-12,告子章句下12》
【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
今天是丁酉年癸丑月己酉日,腊月初一,2018年1月17日星期三。
亮,是信。恶乎执,是凡事苟且,无所执持。
这一章,孟子讲解养成君子的两个衡量标准:亮和执。
一个是明白道理,打心眼里信仰这个道,这叫做亮;
一个是日用常行间,用起来,用到自己的思想观念、意识念头、理想志向、言行举止、日常议程等方方面面,做到特立独行,强力不返,这叫做执。
张居正先生讲解说,执则临事有担当,才能有成,而惟有亮则事先有主宰,才能有执,这两条,是应事接处的准则。亮,就是信,如果没有信仰而程度的执守,成不了大事。
信,来自学。没有学到位,就不会有信这回事。
假装学习的人很多,这是亚学习,是隐性文盲,是伪君子。
《人物志》说:学不至道,周不遍物。
2017年初读到这一句时,眼泪就掉下来了,知道毛病出在哪里,也知道学问之路没那么简单。以为读了几本书,吧啦吧啦能说几句格言,哗啦哗啦写几遍论文,人模狗样的摆出一番端容,就以为是学者,是读书人,这真让人觉得恶心。当然,如果连几本书都不肯读,一张嘴只有吃和旅游观光,不知何为端庄,那就更加不堪了。孔子说:"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不如丘之好学。"也就是说,能做到忠信的人大把在,因为忠言靠的是良知,而若立志做一个读书人,要求则严苛的多。
你的志向到底是什么?如果是读书人,就要有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
"学以至圣",是宋儒给读书人提出的目标,现在感受到,"学以至圣"绝不是一句可有可无的口号而已,在这句话面前,要停下来,仔细想想,用心想想。曾国藩说"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他是说给跟随他付出了十五年青春和热血的将领们的,他不是说给普通人的。这一句刻骨啊!当时,他们刚刚打下天京,手握天下重兵,长江尽挂曾家旗,于是,这些将领们想要演一出黄袍加身的戏,想用这个方法拥戴和逼迫曾国藩当带头大哥,再接再励一气呵成,造反争天下。那是何等的诱惑,又是何等的明白与执持。曾国藩闭门不出,递出一张纸条,上书八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大家也就散了。不仅散了,还把湘军也做了遣散。如果不是一起浴血重生的兄弟,如果只是作为一个看客,怎么会懂?
这样的执持,来自于信。如果研究未到,造诣未深,道理上不曾分明,心体上不曾透彻,真正临到事情面前时,未免就会有摇摆之疑,左右之惑,一会儿觉得可行,一会儿又觉得应该停下来,不是颓糜不振就是迁就不能坚持,这样怎么能做到有所执持,干成事业呢!可见,信仰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又不能是铿铿然的小信,这种小信是执一不通,不是真信。
诸葛亮的《诫外甥书》,头四句正说明此理: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去疑滞。其中,"慕先贤"解决价值观问题,"绝情欲"针对的是欲望问题,"去疑滞"解决的则是信仰问题。
所有的问题,根子都在一个问题上:君子不亮,恶乎执。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