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现如今,抖音到处都是家长吐槽老师不负责任,作业都让家长批阅,家长上一天班回到家还得嘶声力竭给孩子讲作业,最后讲到鸡飞狗跳的搞笑视频。
前几日的新闻,一名家长愤而退群被央视点名,还有一名家长因为工作太忙不能及时回复孩子班级群消息,在家长会被老师批评而崩溃痛哭。
于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又变成为教育改革泣血呼吁,为白天黑夜连轴转的家长们伸张正义,痛斥历数老师们在家长群里不停的@家长,发布买这买那,督促家长阅作业等推卸责任的各种消息。
平心而论,客观公正的说,造成今天这一局面的是谁?
曾几何时,网络上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新闻都是学生作业太多,家长要求减负的,还有老师对孩子施暴,管理太严,学校乱收费……
于是,全国上下掀起一场教育改革,从此以后,学校不再给学生购买作业练习册,不再购买一切与教学相关的辅助材料和用品工具,改为老师通知家长自行购买,当然,老师也说了,可买可不买,不强求,自愿原则,家长心里一万个呵呵哒,明显就是非买不可,谁愿意自己孩子上课干坐着?什么都让家长买,学校是干什么的?老师心中也一万个委屈,难道不是你们这些家长们曾经抗议的乱收费吗?那就你们自己选择买不买,自己亲自去买好了。
呵呵,改革成这种各打一板的境地,也真是百般无奈之举。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辅助教材购买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本质意义,可是,教育目的的变化却让人痛心疾首。
回想我们小时候,一篇课文从作者简介,到内容一共分为几个段落,再到熟读课文,认字写字,概括每段内容和文章中心主旨,将近要用2-3个课时,每天回家,不用父母督促就能自主完成作业,我们的作业很枯燥单一,无非就是写生字背课文,我们很少做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也许考试时候难以应对灵活多变的题型,分数考的不尽人意,可是我们的基本功很扎实,在这网络废了一手好字的时代,我们依然对小时候学过的经典课文记忆犹新。
可是,如今的一年级小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就要提前报拼音班,写字班,提前学会一年级的课程,待到一年级就紧跟老师的步伐,每晚在家长手把手的教导下识字做题,经过老师在微信群、钉钉群、优化关怀群日复一日和家长的密切互动中,努力的孩子们,最终在月考,模拟考,期中考,各种考试中取得傲人的成绩。
一年级的班里,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在90分以上,将近多半学生都可以考上98-100分的好成绩,可是回到家中做作业时熟知题型却不求甚解,对很多生字、笔顺的记忆都很模糊,甚至不记得当天学的课文名句,离谱的是在不认识某些生字的前提下,看到花样百出的题型又能熟能生巧的猜出考点,蒙对答案,孩子们对考试技能完全了然于胸的模样让家长望而生畏的同时心中迷惑茫然。
难道教学的目的不是认字扫盲,而是为了应对考试?做题的意义不是为了掌握文化知识而是为了熟练各种做题技巧?那些没有提前报拼音班写字班顺应孩子成长天性,想要跟上教学进度正常学习的孩子,以及父母远在基层工作或者他乡打工被不会用手机微信和老师互动的老人照看的留守孩子,考出了纯天然的“真”水平,居然成了班里的拖油瓶,那些因此而垫底的差生,这让家长和孩子们情何以堪?
包括那些日复一日在钉钉群里让家长快要崩溃抓狂的打卡排行,亲子互动阅读语音、视频、填表留痕迹,从幼儿园的手工作品、科幻画升级到小学的手抄报,究竟意义何在?家长陪护孩子做日常作业难道不是实实在在的亲子互动吗?教务系统的各种专家学者为什么非要给为工作辛苦劳累了一天的家长们增添麻烦,给只想好好教书的老师们也施加负担,谁能回答孩子们问出的为什么要拍这个?
教学的本质意义应该是学习国学文化,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成果在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嫩芽、在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中,厚植根基,稳固传承,更何况这一代孩子从小就面对着无孔不入的网络,怎样能让孩子在包罗万象的网络时代,屏蔽眼花缭乱的快餐式讯息,深怀璀璨的文化瑰宝铭心刻骨才最重要,是以,教育改革的实质问题是如何能让孩子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上,灵活应对考试题型,而不是为了应对考试,培养做题技巧,做大量考题,偏离传授知识的师者本职,因此,教育改革之路该如何走,才是最值得关心教育的各界人士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