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福建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减掉形式主义的桎梏、增添真抓实干的担当十分重要。那么,当前基层形式主义有哪些新表现?如何建立长效减负机制,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谋改革、促发展、办实事?
超时超量工作渐成常态。一些基层干部坦言,节假日成了值班值勤同志的“受苦日”。政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轮流值班很有必要,但如编办、党史及一些群团组织“跟风”值班,则可能存在形式主义之嫌。一些干部表示节假日值班时,只接得到领导的查岗电话,接不到工作电话。还有一些基层单位过分渲染超时甚至通宵工作,这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有必要,但不应成为工作常态。如果漠视基层干部休息权,必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磨洋工”。
下达任务习惯层层加码。上级部门为推动某项工作,会下达具体的目标任务,一些地方以结合基层实际为名,给基层干部层层加码。层层加码实际反映出上级激励考核过程中的单一化、功利化倾向,容易导致基层为求快求新,在落实时走形变样。
如何建立长效减负机制,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谋改革、促发展、办实事?优化基层干部考核管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将其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关爱基层的重要举措,建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激励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奋发作为。同时应认识到,目前,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等现象依然在基层不同程度存在,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根治这些问题,切实、长效为基层减负,必须以考准考精考实为出发点,深入推进基层干部考核管理规范化,通过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重点解决考核体系设计繁琐、指标设置过细过碎等问题,推动单一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切实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上来。
明确基层治理权责划分。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是国家治理的“末梢神经”,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涵盖面广、千头万绪,既有涉及国计民生的家国大事,也有关系柴米油盐的民生实事。为基层减负,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运用制度手段进一步明确基层治理权责,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问题,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明确方向重点、增强底气动力。一方面,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按照权责一致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清单,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另一方面,把为基层减负与激励担当作为结合起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