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素有中国民歌之乡的称号,它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地的人们以歌代语,以歌传情,让来自各方的宾客尽情感受民歌之乡的魅力,感受桑植人民的淳朴热情。
桑植民歌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枝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其特点是淳朴、真挚的情感而扣人心弦,曲调丰富多变,旋律优美动听。
桑植民歌起源于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质朴、粗放、风趣、诙谐是其主要的艺术风格。桑植民歌分为山歌、小调、礼仪歌、傩腔等,涵盖了传统民歌的多种体裁。其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此外,桑植民歌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桑植民歌能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有浑园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革命歌曲。民歌手们喜于演唱那些将演唱技巧与歌词内容、民族语言、乡土特色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善于演唱出种种迥异的思想感情,使听众们往往如痴如醉、愉悦陶然。
经过岁月的打磨,桑植民歌已成了一朵经久不衰的民间艺术奇葩。歌演唱理论,为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2006年5月20日,桑植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园区打造成了非遗的传承基地、展示平台、交易场所,被授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让你 一次看全湖南十四州市不一样的非遗传承,超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