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一部戏谑的无聊印度神剧,只是猜对了一半,和戏谑有关。《厕所英雄》继承了印度电影一贯的欢天喜地的歌舞表演形式以及正能量的传递,但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却是他们深入浅出价值观输出方式。改变不止是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方式和认知观念。隐隐地,能够感觉到在价值理念传递输出的努力…….
做个背景的铺垫:影片取材于印度的真实事件,时值印度总理莫迪提出的“清洁印度运动”时期,一对青年夫妇为在家里建厕所受阻遇挫,演变成为全国热点事件,努力改变过去许多印度人都是在露天地区如厕的习惯,推动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分明中,能够感受到觉知觉醒的力量……《厕所英雄》的喜剧部分不被讨巧,但是诙谐幽默的部分却足以让惊艳到人世间的美好。聚焦现实却又不执着于现实,抨击文化却又不全盘否定,琐事中见到了印度人的某一些精神品质。
往高了说,“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是一种变成了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了一群人的集体意识,往低了说,“文化”就是一群人所共同遵守的精神共享,如是说。
1.没有好坏,只有深浅
影片公映就注定被评论,就面对着褒贬不一。可是,你们总说这不对,那不对,可是在诸多的不对中,能够偏偏看出对的那些部分的才是关键——没有好坏,只有深浅。
如同《赛德克巴莱》里对信仰的忠贞和对种族的归属感,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不足以抵挡命运的逆转,却足以成就了一群人的精神向导。其实论文明程度他们远不及日本侵略者的先进,但是莫那鲁道却可以骄傲地说出“如果你们的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么我就让你们见识一下野蛮的骄傲!”;如同电影《第九区》当男主角感染病毒,其被神秘流体将其感染变成了外星人的模样之后,所有的名誉、身份和地位都被剥夺了,躯体被改变了但是却依然是那个会做手工深爱着妻子的威库斯,只是大家习惯了往深里说,往浅里说就怕说不好。可《厕所英雄》偏偏跳出了宏伟的视野,从小处着眼,试图也想输入它所擅长的价值体系的话语方式。
2. 政府给孩子们发笔记本,却没有告诉他们写什么
价值观的输出过程中,方法论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影片本身所要表达的观点是非常清晰的,但是讨巧的是它被人接纳的过程是非常愉悦的,正如标题所言,给孩子们发笔记本,还得告诉他们写什么。很多问题在发生的时候是因为价值观冲突,传统与时新,逆反与顺从,同样的情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驱动力完全来自于价值观的驱使。好东西自己不会说话 ,但是广告会让它们闪闪发光,坏东西也不会自己言说差劲,只会在实践的映照下失去本身的光照。说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诶,笔记本是一个好方法,更好的方式是让其之所以然,随后而然之。
选用最为普通的人物 ,最鲜明的个性冲突,最典型的矛盾,印度电影最大的特色就像用惯了矛盾集中的原则,把所有可能的冲突点明晃晃地招摇过市,之后便过度到一个皆大欢喜。电影本身的素材选择上略带新奇,输出,极大程度满足了人们猎奇的心理,加之欢快的节奏,就像节日里的礼花,绽放之后的欢愉还是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将所有看起来不可思的情节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封闭式发展的线条,将其价值观输出显得非常让人容易接受。
由此想到了很多当下的教育方式。对于孩子们的问题家长容易陷于一种苛责的状态,孩子们总是以超出常然的方式存在,而家长们非要以非常然的暴力压制,冲突必然。如果适当柔化了方式,是不是在价值认同上会有更多的接纳和理解。
《教养的迷失》是提到的观点一样: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如何融入同龄人,而不是学会成为一名成年人。孩子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和同辈人的相处,因为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而这些都是需要更变的观点和理念。
3.与你相处的过程就是与自己相处的过程
整部电影从一个维度来看也可以看做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史,从因为爱妻子而接受妻子的观点,为其呐喊,接下来承担的是一个社会问题的领军人。这样的成长轨迹在很多时候并不是非常的让人容易能够接受。与谁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完整的,也并非所有的情节都是一致的,但是觉知觉醒的过程是必要的。自然,选择比自己阶位更高的人一起,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想到了《西游记》,一部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实则可以看做是师徒4人修行的经历 ,从迷惘到觉醒,直至殊途同归。这个故事讲得有点深,我更是略带怀疑地认为演义中的四个人实际上是唐僧一人的四个个性的分裂,最终走向人格统一,实现自我。与自我相处的过程就是自我领悟的过程,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更必然的趋势,只是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