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过后,又要重新打起精神上班了。
而习惯了在家吃吃喝喝睡睡的生活习惯后,相信大家可能会生一种病叫做节后综合症。
这种症状的表现是: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
我自己就是上面症状的典型。
因为节后请了三天假,星期四开始上班(本来请的两天假,因为加入节后抢票大战中未能幸免,又请了一天假,才成功抢到一张通过中转回到深圳的车票)上班后感觉困倦,提不精神,工作效率低我全占了。
还是经过两天还有周六周末心理的积极暗示、心态调整以及想清楚一些事情后,心态和工作状态慢慢调整过来了。
工作第二周,我自己又在想一个问题:我到底为什么工作?工作对我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我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我自己觉得如果没想明白这个问题,梳理清楚这个人生的底层逻辑问题,做事情总是缺少一种动力和归属感。
这两天节后综合征带给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的一份思考,我也想了一下自己的答案: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去生活。
人为什么而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有四点看法。
第一点,工作最基本的就是带来一份物质保障,即工作赚钱满足基本生活或者更高生活品质的要求。
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这个基础,再往上谈,都没有意义。这一点我觉得不用谈太多,基本上每个人都应该感同身受。
第二点,就是工作的性质或者内容也决定了在工作中,你会培养什么样工作思维。
这样的工作思维也会影响到你在生活中的为人处世、遇到生活问题如何去面对的思维。
从这点出发,我理清楚关于自己的就是,我目前的工作(产品经理)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一种产品思维,也是自己一开始想要从事产品经理这个职业时非常渴望得到的一种思维方式。
因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或者遇到的麻烦,甚至与人相处,培养一段好的亲密关系,都可以抽象成一个产品。
这样把做好这样的产品,解决在做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最底层的就是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
第三点,现在的工作是为了实现未来某个生活目标而做准备的。
这就要求自己真正想清楚,我未来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自己来说的话,未来想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基本的就是不为生活生计而奔波,不求大富大贵,但求自己和家人都可以过上想对体面的生活。
第二件事情就是,实现生活上的独立,可以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未来自己也希望每年可以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这些时间也希望可以用在那些真正想要的、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就够了。
仔细想一下,人短暂的一生相对于浩瀚的宇宙真的是极短的一瞬,而除去吃饭、睡觉、工作等等,属于自己的年轻时光就更加短暂了。
而在短暂的生命中,被无限地琐事浪费生命是件可悲的事情,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美好的,让你快乐的最重要的几件事上,比如说你的家人,朋友,健康,甚至是你的热情。
第三件事情,就是可以拥有思想上的独立。更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和自己的关系。
同样面对一个可能很自己看来很难接受的困境或者问题,自己可以更理性、智慧的思维来看待它,而不是总是抱怨问题的发生。
在面对生活的坎坷波折的时候,自己也可以更好地去面对。
简言之,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可以选择热爱生活。
第四点,工作最后的归宿我希望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就是可以不再为了出售自己的时间获得一份物质保障而工作,就是不给我钱,我依然愿意去百分百去投入的工作。
当然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我们大多数人包括自己,目前的状态就是在第一层,就是为获得一份物质保障在努力。
还有很多人不仅仅是为自己,也在背负一个家庭的责任,还有赡养父母的责任。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状态,也不是没有解决方案的。
就像上面提到的,工作的本质是出售自己的时间,然后获得一份物质保障。
所以,能够解决收入的问题就可以基本达到这个目标。换个角度来说,就是实现财务自由,就可以慢慢达到这种状态。
怎么样去实现财务自由?用财务自由的定义就是不断增加你的被动收入,当被动收入等于或者大于你的主动收入后,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拿自己来说,目前主动收入的方式就是工作赚钱,实现被动收入的方式就是购买基金作为自己的资产,为自己的财富增值。
而往后的目标就是探索更多元的收入方式,解决收入的问题,自己可以出售时间给自己,将工作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以上是一个年轻人,站在25岁这个年龄视角下,对人为什么而工作这个问题的一份自我思考。
观点无关对错,可能等到下一个十年,等到我35岁的时候,重新再回过头看25岁的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应该又是一番风味了吧。
End
郭小强的知识笔记|与你共同学习成长
微信ID:gzqkevin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