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园里举行端午庆典,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庆典开始之前孩子们都追逐打闹起来,从草坡上冲下来,再冲上去,不厌其烦。来得孩子越来越多,一群小家伙就聚拢起来开始了新的游戏形式。
我远远的看着,数了数六七个男孩,儿子最小,满是期待的想加入。来回追了几圈后,他们便试着身体碰触,撞着笑着;年龄稍大的男孩开始玩双手推的游戏,力气小的就顺势被推倒了,笑嘻嘻的爬起来继续玩。推搡的搭档也会变化,有的孩子会找看起来力气小的孩子,这样他赢的可能性很大;有的孩子会挑战厉害的哥哥,哪怕输了也是一种体验。
我和另一个男孩的妈妈在一旁看着,还一边感慨这样的幼儿园环境真好。至少家长们不会因为看起来暴力的游戏去拉开孩子,更不会因为孩子被推或者推倒别人,计较对错。期间儿子有好几次被推翻在地上,趴着看着我,有些委屈的喊妈妈,我知道大概是有点疼。准备鼓励他爬起来,或是上前安慰他哥哥不是故意的,小家伙已经冲我一笑,继续玩了。其实就是这样,孩子在游戏里没有那么多的是非观,他们最在意的是玩耍的体验,在一来一回里,乐此不疲。
后来大家玩着玩着就有些失控了,几个人垒在一起,因为手脚乱动,有孩子被踢到痛的直哭,游戏也就这样结束了。散了也就散了,开心的继续追逐奔跑,不开心的哭两嗓子又开始自顾自的玩起来了。
大家也察觉到这样的游戏虽然好玩,但是还是有伤人的风险,转移目标,开始了草坪大冒险。于是蚯蚓,蚂蚁又成了他们新的玩伴,还有一条死蛇也从路上送回了家。
老实说作为观察者妈妈,我这一路的跟随,忍住不打扰,其实内心是十分忐忑的。我担心他们推搡会受伤,追逐会流太多汗,疯跑会咳喘;我担心蚯蚓有细菌,还被死蛇吓了一大跳,拉着孩子们就要跑,最后被男孩们鄙视。最后只好默默的走开去找爸爸支援。
从儿子的身体越来越灵活开始,我真的觉得和男孩玩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而且作为一个女孩长大的女人,我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儿子确实也没有什么参与感。而且一遇到儿子说妈妈我们来玩“打架”的游戏吧,我就本能的避让和,这有啥好玩的,男孩子都这样吗?
《养育男孩》书中就给出了答案。
美国沃尔特里德军事研究所做了一个著名的激素实验:我们知道猴子中的雄性成员之间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公猴子非常清楚谁是他们的老大、老二、老三,这是由决斗决定的。研究人员找了只小弟猴子,给它注射了睾丸激素,然后放回猴群。好戏上演了,这只猴子回去后马上就挑衅它的“顶头上司”,没错,它打赢了!接着一路过关斩将,20分钟后,这个矮小、瘦弱的小猴子血呼啦查、精神亢奋地站在猴王面前,几分钟后,猴王就是它了。但药物作用很快就消失了,那些被它打败的头头脑脑很快就不费力气把它打回原形,而这个童话的导演就是睾丸激素。
可见,是睾丸激素刺激得那些小男孩更热衷于争吵和打架。睾丸激素促进他们肌肉形成,减少脂肪堆积,还使得他们脾气急躁。睾丸激素对大脑的影响也很显著,使得男孩更关心级别,对竞争更感兴趣。
很有意思的实验,也确实感觉到家里就是养了只停不下来的猴子。有时候先生和儿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家里有两只猴子乱窜的即视感。而且经常会打着叫着,儿子被打败后还要大哭,让人无语,我总是嫌弃先生小孩子气,他倒一本正经的告诉我,这是公平玩耍,男孩在这些的互动中,会越来越好的控制住力量。
在幼儿园男孩打闹的现象也很多,这与他们的年龄发展也有关系。男婴刚出生时,他的睾丸激素含量相当于12岁男孩,他需要这些激素来刺激身体发育。几个月后,就降到出生时的1/15。在他蹒跚学步时期,睾丸激素含量一直较低,这时的男孩和女孩非常相像。而到4岁时,睾丸激素激增,这时他会对战斗、冒险等男孩子的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母亲,你也确实感觉到越大,父亲的角男孩色有多重要。因为你们玩不到一块啊,但爸爸就不一样了,他们说亲身经历这段调皮的时光,陪伴孩子中会接纳他们,还会给予很多的引导,他会告诉儿子什么形式的玩耍是可以的,什么时候可以适时结束。
孩子在打闹游戏中学到的东西对他们意义深远,他们学会了怎样玩得开心,观察他人,制定规则。打闹游戏有时候会让他们累、让他们痛,而这样的亲身体验活动显然有助于培养男孩们的自控力。
随着玩耍和打闹,他们会越来越好的控制身体的力度,也会在游戏中学会保护自己,和不伤害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