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第7条建议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

很多教师对“知识”这概念并未有正确的理解。

那首先要改变对“知识”这一概念的实质看法。

什么是知识呢?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成为知识。

大家都会发现这样的规律:每向前一年,学生就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

实际建议:

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的目的,而要变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怎样才能实际地做到这一点呢?

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起步,知识的重要因素是词。

儿童是通过词来认识世界的。

如果你想使知识不致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那么请你把词变成进行创造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教学和教育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

思考:

1 得知自己孩子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更得知自己在词语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后需要格外重视。

2 引导自己孩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都不够深入,还停留在思维浅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