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初用毛笔蘸墨写字, 又以书法的笔法去写画。直接勾勒形象不着色, 这是原创的白描国画基本技法。后来, 在白描画上面染色, 称作勾填。她标志了国画的成熟与完美,这才是正宗的国画画法。
书画同源文人画, 他们用最上乘的书法线条来描写对象, 不求似, 不必真, 寓意画中写文章。只可惜白描技法被时代潮流淹没, 现已少人去钻研了。反而大把人倒墨泼彩造图案;或移西花接中国木,种种误解种种画。甚至有的大师名家, 跑去礼下西洋画匠,求教线条, 你说搞笑吗? 笔毫圆锥奥妙,独步天下,何物能及? 中国画的灵魂在于画家之意, 然后笔墨情趣。因此, 白描是国画的基本技法。
重温史书, 发现最早的美术是石铜器刻画, 战国时代的《龙凤人物画》,也是线描涂色即勾填。历代画家沿着这条路走,创造了无数惊世名作。例如, 东晋有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神采飞扬;唐朝有吴道子的《送子图》, 吴带当风。北宋李公麟善白描而举世公认,他们备受尊崇。
当然,百花艺苑也长毒草。中间生出没骨法 。到了明朝,有个叫徐渭的画家,不懂欣赏线条艺术,以没骨泼墨兼单勾铺毫,取代双勾笔法,称为大写意。他竟能反客为主,拖着传统步向歧途。大写意玩世不恭,纯属笔墨游戏, 画中没有文章。正合那些飘浮之辈的喜爱,即使国难当头,世道沉沦的年代,也无半点贡献。比之徐悲鸿的骏马, 抑或蒋兆和的穷人画,又或黄秋园的山水,其境界相去一万八千里也! 误落涂泼中, 迷失数代人。大写意非文人画也!他们的画中没有诗意和文章, 只留名号与年岁。
西画有素描, 国画有白描。古人多以线条付于工笔,勾形不勾影,平均构图。令白描未能尽善尽美而失色。结果被时代误解而不容。若然讲究章法, 又善用意境,则可在画中大有作为。举繁简佈置而论, 线条冼炼到疏可跑马时,就如速写般概括; 写到密不容针时, 即成影调, 影调深遽非涂泼伎俩所及。画家的才华可望在此施展, 因为形影最是优秀的比美,对比发生冲突,碰撞激情。"形影不离"须思量!
白描纯属线条艺术,分工笔和写意.工笔似刺绣,线条幼细均称而单纯,因此长于深度刻划。宜在形影美感上落工夫, 发挥强项,独树一帜。但是,铁线描法易陷单纯,若能随形起伏,断连虚实,笔法自然生动。望画家着意线影表现深度,极具气氛。
写意可谓兰叶描法。因过份迷信书画同源之说,许多画家喜用单勾笔法, 忽略双勾之根本。他们认为书法功力决定画艺高低,善哉!书画同源不同类,两門艺术两回事啊!古代人人使毛笔, 家常便饭人人会,豈不是大画家满天飞? 也好比今人拿钢笔写字,未必就会绘出钢笔画。不过, 书法的线条, 确实最理性、最美感。用于白描不用置疑,凹处深按铺毫, 高突提吊收细, 表达立体。
白描主要技法是勾勒。顺锋为勾,逆锋作勒。理论书都提倡以书入画, 却偏偏不使双勾, 何解呢? 历史的东西, 含着精华和糟粕, 必须择优弃劣去继承和发挥。白描总有一天再盛行于世上。所以说,不学白描枉写画。若然在白描画上局部点色, 点成线描淡彩, 再题上诗句,诗画对仗似双剑合璧, 更是无以伦比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