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社交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社交平台的探讨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呢?
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结构
典型的双边或者多边平台结构,而这个平台的核心是平台服务的提供者,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它的中心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服务提供商,比如说微信、微博。
围绕在这个平台,则一侧是有社交需求或者社交行为的网民或者用户,这些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相关信息,来表达自己,以此来寻求联系。
平台的另一侧,则有几种角色,例如满足这一部分用户的电商平台提供电商服务,或者是广告主通过社交平台向精准群体投放广告。还通常有一些线下服务的提供机构,例如大众点评所连接的一些餐饮机构、旅游APP连接的线下景点服务机构。
总体来说可以看到这是个双边,甚至说是多边的平台结构。支撑平台顺畅运转的技术要素就是常说的SOLOMO(社交、定位、移动)这实际上就是支撑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三大基本技术要素。
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网络效应
在此引入平台经济学领域的两个专有名词——同边效益、异边效应。
同边效应
所处同一边的用户越多则会吸引这边的用户越来越多,这种正反馈效应为同边效应。例如:主题社交领域,很多网友会对同一本书、同一部电影、同一类知识甚至是主题偏好形成自主的聚集效应。
跨边效应
一边的用户越来越多是否会带来一类用户的增多。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下,无论是同边效应还是跨边效益都是很多的。例如:商务社交的角色社交,例如一种有影响力的角色出现,会吸引需要该种角色的各种用户群体。类似于招聘,会吸引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体,这种跨边效应会自然形成。
因此我们说移动互联网平台的马太效应十分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