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墨客似乎都是要有一怀愁绪的,而且此愁无计可消除。潇洒不羁如青莲居士,睥睨天下如曹孟德,圣明慧达如阳明子,也常有愤懑忧愁之声吐露,更遑论命中凄苦的李后主等可怜人了。这愁绪,并非装模作样伤春悲秋的作秀,而是源于对生活细致而深刻的观察与体悟。毕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有所感,焉能不愁?
朱自清便是这样忧愁着在荷塘。我们不知他因何而愁,或许因国事,或许因家事,或许仅仅为了自己;他怀着矛盾的情绪,剪不断,理还乱,说是自己自由自在,其实他的心何曾有过闲适?走啊走,愁啊愁,赏这一片荷香月色,不过是因寄所托,逃避这难解的愁绪,冰冷的现实罢了。
在我看来,朱自清是幸运的,他好的时节好的地点,吟赏有好一片月漾荷香。白莲似珠玉,似星斑,点缀在美人身上,碧叶为裳。那一丝荷田微漾,难道不是因你心绪波动,愁情回响?那一汪脉脉流水,又为什么挡了你的视线,难启心窗?哦,月光!如今的月,是否如那时般明亮?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那么今夜,扬州月是带着愁云迁来了罢,来照耀这片荷塘。
没时间都打出来,请等续,抱歉。
2018.12.19(文)
2018.12.20
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