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一定有:我是谁?
想要知道我是谁,就得知道什么是「我」。到底什么是我?这个问题极难回答,因为「我」这个词是一个主语,是所有人代指自己的共识,不需要解释。
如果从佛学的角度讲,「我」只是一种幻象,真实的世界是「空」,什么都没有,就像天上的云一样,时聚时散,缘起性空,这就是「无我」。如果继续顺着这个逻辑往下解释,就更深奥了,还是说点简单的。
在每个人的心灵过程中,有思维过程、身体过程、情绪过程,这些是不是就是「我」了呢?很显然,这些内容我们很难、甚至根本控制不了它们。而如果我们认同了什么,就很容易将它们当作了我。在这里,我们最容易认同的就是思维,这就是「向思维认同」。
思维这个词也是抽象、概括的,大白话讲,就是我们很容易被一个又一个的想法所控制,如果我们认同了这些想法,就会把它们当作真理,甚至还认同为「我」或「我的」,那么我们就会对它们形成一种执着,不想放下它们,因为如果放下,就像是「我」被消灭了一样。
比如,我从小学开始,因为某一次作文写跑题了,被老师当反面教材,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跑题作文,害怕同学背后对我的指指点点,是我讨厌写作的根本原因。这对我来说,是一次严重的心理创伤。从那以后,即便到开始工作,我也会刻意避开带有写稿性质的工作。
实际上,一次没写好没关系,班上的同学也没嘲笑我,是我自己把「害怕嘲笑」和「写作」联系到了一起,一直认同这种思维模式不放,才导致了曾经多年的讨厌写作。很显然,我把写作当成是对我进行潜在人身攻击的一部分,这就是「我向这个思维的认同」。
现如今,我早已放弃了这个思维,而是建立起新的思维,把「写作」和「投资认知」联系到一起,用高认知促成的实际行动,拓宽自己的格局,进而拿到成果。这背后带给我的爽感,已经固化成了新思维,并开始认同这个思维,当成是「我」的一部分。
这两种思维的前后反差这么大,都只能代表不同阶段的「部分我」,而不能代表全部阶段的全部我。
思维过程,是对自己的身体过程、情绪过程以及外部事件的认识,一旦我们固化这个认识,将它当做真理来对待,它就会反过来控制我们。
我们想通过思维来控制他人和世界,但反而是被思维所控制。「向思维认同」的根本是控制欲在作祟,而根本的控制就是全能自恋性的幻觉,「我可以控制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