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一过,巴黎吃芦笋的季节就算正式到了。有抢新鲜的商户在三月中就会把小捆小捆的鲜嫩芦笋摆上最显眼的位置。不过要等到价格适中,白芦笋,绿芦笋甚至淡紫色的芦笋都上全,还是得三月下旬。法国产量的旺季是四月到五月,等到夏天实实在在的来了,各色瓜果蔬菜都在菜摊上争奇斗艳了,苗条的芦笋就早已悄悄的消失了。
要说价格适中,芦笋是怎么也“适中”不了的,总得算是蔬菜中的贵族。30欧元一公斤的价格,和胡萝卜土豆芹菜怎么都不能算是一个等级。再怎么说,也是春天里的第一口鲜啊。
法国人特别喜爱芦笋,至少我家的几位都是赞不绝口。别管什么价格,四五月间好像每个星期总得吃上一两顿。每一餐都伴随着不绝于耳的“troptrop bon!”(好好吃啊!)的赞叹。临到春天的尾巴,再加上一丝伤春的感慨“bon,c’est la fin.”(得, 这一季又到头了。)
埃及一副史前壁画上就出现过芦笋,这大概是关于芦笋最早的记载。希腊人曾把它当作止泻和利尿的草药,罗马人则发掘了它的美食潜质。芦笋的种植到十六世纪才渐渐在欧洲推广开来,但始终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美食。路易十四就是它的头号粉丝,还把皇家菜园专门辟出一部分来种芦笋。据说是希腊人最早把芦笋和春药挂上钩的。虽然在哪国的药典里也没提到过它确定有这个功能。最终大概只能归罪于它的外形了。因此到十九世纪,芦笋早已进得寻常百姓家了,但是在寄宿女校里一直是禁用食材。法语里有个俗语叫“vaaux asperges(芦笋)”就是出去站街出卖色相的意思。
法国常见的芦笋一般是绿芦笋和白芦笋两种。偶尔也有紫芦笋,价格又会贵上几分。这几种芦笋是同一种植物,生长过程中如果全程埋在沙土下,不见光,芦笋未进行任何光合作用,不产生叶绿素,就是白色的。而紫色的芦笋则是不需要进行培土覆盖,完全在日光下生长到收割。论口感,白色芦笋更细嫩些,水分更充足,绿芦笋味道更浓郁,紫色的么,吃的太少了,完全没印象…
芦笋是星级名厨的大爱,Joël Robuchon, AlainDucasse, Alain Passard, Paul Bocuse…凡是叫的上名字的大厨,似乎没有不用芦笋做过名菜的。好像什么顶级的食材,芦笋都能配,配松露,配鱼子酱,配小牛肉,配最好的火腿,配海鲜……反正鸡鸭鱼肉蛋菜奶酪,好像真的没有芦笋不能拿下的。
在家吃芦笋,当然没有那么讲究。最常见的做法是煮好的芦笋配上溏心蛋。或者是把煮到半熟的芦笋用切的薄薄的火腿裹住,入烤箱微微烤一烤,最后再撒些Parmigiano(帕尔玛)干奶酪。以芦笋为蔬菜做的意式焗饭,也算是美味又经典的意大利‘家常饭’。
中国人也爱食笋,不过此笋非彼笋。中国的笋是竹笋,禾本科,竹的幼芽。世人不仅称其为美食,更赞其为雅食,古今不少文豪都为它做过诗。芦笋,百合科,学名叫石刁柏(这名字听起来完全不像一种蔬菜),名厨的最爱,从古至今的贵族时蔬。名字里也有这笋字的,还有莴笋,属于菊科,也好吃呀,可惜在地位上,绝拼不过东西方两界的这两位“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