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诗的对仗和词有什么不同:
律诗:
字数相同,对仗也叫对偶,俗称对子。
要格律诗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成为对偶的叫对仗句。
不可以同字相对,必须平仄互相补充。
一般不可同韵相对。律诗:五绝五字和七个字。
在扇面对时多点。
词的对仗:
词中的对偶句字数相同。
上下句词语法相对,语法结构一致,
词的仗:可以同字,同韵,平仄可相同可不相同。
有固定词牌平仄要求。平仄受到词谱约束。
词有一字句,两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子句,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
语法大概简单举例:
语法大概简单举例:
墙 上 芦 苇,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方位 联合 主谓 主谓 方位 │
└————┘ │ │ └——┘
偏 正 │ │ 主谓
└┬┘ └———┴—————┘
│ 联 合
└———————————┘
主 谓
词性要求--词性简单概述:
这就是名词、形容词、数词(数目字)、颜色字、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连词、助字之类)和代词。古人则称为虚字、实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实对实,虚对虚”这个原则。用
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副词对副词,……。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诗词中数目、颜色、方位各自成一类,“孤”、“半”等也算数目,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连绵字只能跟连绵。
二、一般对律诗仗句--其上下联必须符合如下五个要求。
1、是相对应的字、词或词组字数相等,
如:一树桃花红间白,两行杨柳翠饶青。
2、是相对应的字、词词性相同,
南乡子前,常忆秦娥寻芳草, 西江月下,最念奴娇浣溪沙。
3、是相对应的词组语法相当;
风吹马尾千条线,日照龙鳞万点金。
4、是相对应的字词平仄基本相对,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憾月常圆。
5、是相对应的字、词或词组意义相关或相反。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律诗的对仗,也只一句话便可概括,即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悉听尊便。而排律是律诗的延长,其对仗格律要求,除首尾两联以外,无论中间有多少联,也一律必须对仗。同从弟
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词的对仗与律诗对仗一样地方是:词性要求一致,语法一致。
不一样地方:
词的对仗,有些象散文的对偶,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同字相对。如:春到—分,花瘦—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 不拘平仄。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3)同韵相对。如:堂阜远,江桥晚。旗影转,鼙声断。
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这些对仗的特点,在律诗中,都是不许可的。而词调绝大多数都是长短句,只有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能对仗;律诗格式一致,对仗有固定的位置,词调成百上千,对仗依词而定,没有固定的位置;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词的对仗比较自由,相邻两句字数相同,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必须平仄相对,词则有的对,有的不对,依词
调而定。
所以说,词的对仗,既广泛又灵活。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仗,凡一字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对仗,而且普通对、扇面对均可。说灵活,这些地方也可以不对仗,对仗方式也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
现分述如下:
(一) 相邻两句字数相等才有可能对仗:
三字:碧云天---黄叶地(范仲淹《苏幕遮》);转朱阁---低绮户(苏轼《水调歌头》)天地转---光阴迫。
四字: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踏莎行》);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
五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
六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
七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如《浣溪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八字和八字以上的句子相邻者几乎没有,但是有两句对两句的八字扇面对。
如《沁园春》上阕第四、五、六、
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下阕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词里面这种出句起首加一字领字的对仗,叫衬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
如:
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吴文英《高阳台》)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
【词与律诗的对仗要求总归一样地方:对仗用法相同:都有工对、宽对。借对、串对、单句对、错踪对、扇面对。都是要同字相对。
词:对仗依词调而定,同时作者有很大的机动性。】
一、是固定的,没有掌合说法。
二、是原则上对仗是固定的,但有一点机动性。
三、是一般在固定的位置上用对仗,但也有的不用。
律诗要求:
1、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即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各是一副对子。
2、要求对仗的地方,必须对仗,而且最好是工对,宽对只是蒙混过关而已。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即首尾两联,可以采用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可以是工对,也可以是宽对。要求对
要求对仗的地方对仗是格律,不要求对仗的地方对仗是修辞。
3、律诗对仗必须与平仄声律相结合,即对仗的句子不但要符合对仗的要求,还要符合声律的要求。
4、律诗的对仗联其上下句相应的位置不能使用同一个字,即不能使用同字相对。(以上详见余浩然《格律诗词写作》)
5、忌合掌。两句意义相同称合掌,当忌。
6、注意数目词、方位词、代名词、颜色词、叠音词、连绵词(如芍药对芙蓉等)、天干地支、虚词等应该自成一类。
7、尽量避免词与词组、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相对。
二、工对与宽对
1、工对 所谓工对,按照传统说法,是指名词的同类相对。如天文类可以对天文类,也可对对地理类,但不能对其他类别名词。传统意义上的工对,对人的束缚太大,创作当中很难完全符合此要求。所以,现在一般认为的工对,主要是指词性、结构相对的对子。通常也要求人名、地名、颜色、方位、数目等一致相对,至于天文、地理、器皿、饮食、动物、植物、宫室等类别,对仗时并没有严格限制,只要对仗工稳就可算是工对了。
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对青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新丰市对细柳营) ——王维〈观猎〉
2、宽对
即对仗不严格、不工整的对子。是一种基本做到对仗的形式,
常常是因为专用名词或“不以词害意”等原因造成的。
如: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青天外对白鹭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无路对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对黄鹂,词与词组对,春对好,名词与形容词对) ——杜甫〈蜀相〉
三、 律诗对仗中的几种特殊形式
1、流水对
即上下句意思连贯一气,单看一句意义都不够完整的对子。它一般有如下两个特点:一是语句的表达前后有次序,不能上下颠倒。二是一联中的上句与下句的关系,一般有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也就是说下句常常是对上句的延续、陈述或解说。
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原上草送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当句对
即出句与对句本句内还有另有对仗的对子。只是相对的词有时字数相等,有时不等而已。
如: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白居易〈寄韦韬光禅师〉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杜牧〈开元寺〉
3、借对(假对)
借对一般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借字义的。
比如:
酒债寻常何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
其中,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对此视为数量词对对七十。
又如: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真山民〈咏杜鹃〉
这里的白,是辩白的意思,而红却是本意,红色的意思。
4、错综对(交错对)
指上下句相对的字词,不是依次相对,而交错相对的对子。
比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jì挽巫山一段云。 —李群玉《赠美人》
又如:
众水会涪fú万,瞿qú塘争一门 —杜甫《长江》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杜甫《登楼》
5、扇面对
指单句与单句对,双句与双句对的句子。在律诗中,即是联与联之间相对仗。
比如:
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 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
乱离未定身俱老,骚雅全休道甚孤。 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
又如:
丞相邦之彦,非贤谅不居; 老臣庸且惫,何德以当储。 ——宋景《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