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徐晓的《半生为人》,被这位女性作家细腻的文字所吸引。是啊,能如此真切的感受人生,却又被报以无穷无尽的坎坷,生活啊,吝啬它的温柔。怪不得有人发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喟叹,如此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对作者的认识是从她被捕的消息开始的,一些敏感的词汇和她联系起来,同时在网络上流传的还有这本著作《半生为人》。一来是抱有年轻人的好奇心,二来是被书本标题所吸引——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可惜不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店,似乎都没有纸质书籍的售卖了,难道成了所谓的禁书?心中尚有疑问,搁置一段时间,偶然在某公众号上看到《永远的五月》(书本的开篇),文中那缓缓道来的感伤直沁人心,以女性视角的心理描写油然而生共鸣感,默默读完后我一边难掩悲伤,一边抓心挠肺地找来电子书来看。
整本书是回忆体,讲述了徐晓的前半人生历程——丈夫周郿英的病逝,身边朋友史铁生、北岛、振开、家明等人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虽是述事,又不时穿插着作者对人生难题的哲思,阅读过程时而感动,时而惋惜,时而愤慨,时而为作者的坚强和智慧所折服。为徐晓所经历的苦难生活感到抱歉,又感激她让我们新一代青年认识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
读完之后,我想聊聊死亡这个话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失去一个曾经存在过的人,意味着失去全部——死亡,使你感到生命是如此充实而生动;活着,却会使你感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而虚无。”人从出生之后就踏上了死亡的漫漫征程,赤裸裸地出生,孤独地成长,经历朋友、父母、挚爱之人地慢慢消逝,然后落寞地走向生命的尽头。死亡,确实能提醒生命真真实实存在,在我仅二十多年的生活中,这种不好过的经历也有好几次:一是父亲病重,一是太婆的过世,一是高中同学的自杀。
父亲的病重使我第一次感受到死亡原来离人这么近,也第一次体会等待在手术室外的煎熬和无奈,每一秒再多一秒都像是在心口多划了一刀,过去那少得可怜的回忆在脑海中不停地回放回放再回放,有那么一瞬间都觉得自己呼吸不过来,特别害怕戴着口罩看不到表情的医生会告诉我那个最可怕的消息。是的,贴近死神的那一刻,人仿佛回到初生婴儿一般,那么脆弱,那么无可奈何!
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太婆走了,没能见到她最后一面,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欣慰的是亲人们都跟太婆好好告别了。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似乎没有告别这一说,有的甚至不愿让小孩儿在跟前,怕他们被吓到,在我看来这恰恰给了孩子对待死亡、对待离别的错误示范。实际上,弥留之际最应该做的就是不留遗憾,好好说再见,这是将死之人最愿意看到的,也是活下来的人会安心的。我想静静躺在儿子怀里的太婆,这最后一刻应该是温暖幸福的吧!
高中的同班同学,前一秒还说说笑笑的大活人,后一秒却悄无声息地走了,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你来不及问为什么,懵了般地错愕着,感叹生命的无常。人总是等到失去后才珍惜,因为我们把活着当做理所当然,而死亡,还不足以让人若无其事地接受。所以等到失去的时候,才措手不及地去关注、去了解,徒增许多误解和偏见,一个年轻的生命不该被这样对待,想起乔任梁的离开,不禁觉得这世界真可悲!
生在凡世,诸多繁杂琐事,许多流言蜚语,亦好亦坏;非草木,岂有顽石之心,无动于衷,凡世苦痛,抱歉为人!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