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业,立即生效!
6月初,曾经风光一时的美国地产科技独角兽企业katerra传出即将关门停业的消息。
Katerra内部邮件写道:“通过对一系列战略业务的重新审视,katerra 决定必须关闭大部分美国在营业务,立即生效。……很遗憾,绝大部分katerra美国员工不久后就要离开公司。”
首先受到影响的,是katerra的员工——数千名员工将面临失业,并且非常可能不会有任何补偿,未使用的假期也不能转换成薪资。因为,“公司没那么多钱了”,katerra的高层在一次员工视频会议上说。
这位高层也解释了公司关门的原因:首先是受新冠疫情,其次是人工和材料价格的上涨。
此外,数十个地产开发项目将面临毁约和延期。而katerra官方对目前的新闻和传言都一律“不予置评”。
风光一时,唏嘘一时
katerra的现状,令人唏嘘。
在国内的地产科技圈里,这是一家极具先锋性的美国创业明星公司,风光无限。创建于2015年的地产科技公司,katerra 从成立至今6年多的时间内,仅融资就超过20亿美金,其目标是,“改造规模超过12万亿美元的全球建筑业”。
公司在发展高峰时,总职员人数超过8000人,业务遍布全美国。
此前,katerra曾经发布过一个视频,记录了采用“装配式”的方式,如何用30天的时间盖好一栋别墅(采用传统方式建造,需要近一年才能完成),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简单来说,Katerra将建筑需要的天花板、墙板、窗户、门等构件先在工厂造好,然后运到工地,进行组装。在地产开发的过程中,Katerre从产品设计到招标、生产、施工、采购、物流、后期维护的全过程都参与,进行贯穿一致的统一管理。
“既能提升运作效率,又可以加快资金回笼的速度”,在早期的宣传中,katerra这么描述这一模式。后来,katerra 模式被总结为“装配式建筑+平台一体化”模式。
提升周转率直击不少开发商的核心诉求,工业化、产品化、智能化……一系列关键词,也非常符合地产进化的方向,katerra 看起来选择了一条前途光明的道路。
与此同时,katerra 崛起的时候,也正是国内地产开发商寻求“科技赋能”,进行“科技转型”的兴起时期,作为标杆案例,katerra 开始不断出现在国内地产开发商的战略讨论会议中。
软银或成最大输家
提到katerra,就不得不提软银。
keterra所融资的钱,绝大部分都来自软银愿景基金(SoftBank’s Vision Fund)——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基金。
就在2020年年底,katerra也曾传出过破产的传言,当时,软银提供了4亿美元的投资。软银在katerra身上的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成为公司最大的股东。
4亿美元在半年的时间中很快烧完,katerra曾计划在5月底再向投资者发起融资。早前有传闻,公司还曾计划于2021年完成IPO。
孙正义在5月的一次讲话中把Katerra与共享办公公司WeWork以及金融科技公司Greensill 列为公司最大的的失败投资案例。
Katerra的高层把破产的一部分原因归咎于Greensill。因为这家为katerra提供贷款的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在去年宣布倒闭,这导致Katerra无法提供足够的债务抵押去拿项目。“现金储备的不足,现有的商业模式难以为继”。
烧钱独角兽
半年4亿美金的烧钱速度,katerra为什么那么能花钱?这跟其商业模式有关,特别是一站式、平台式的设计,使得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运营。
要知道,Katerra在成立短短五年的时间内,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拥有超过20家公司,并在全球建设有工厂和采购中心。
Katerra在中国、印度等地设立办事处实现业务扩张,并在斯波坎谷建立了价值1.5亿美元的制造工厂,以制造足够的产品来建造数千套公寓和办公楼。
大量供应商和采购存在,对于供应链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前katerra 高管总结的几大失败原因:疫情影响、物料上涨,非常明显,就是公司在供应链上出现了大问题。
除了商业模式和资本,katerra更应该反思的,其实是业务上的失败。
有这样一个故事:
Katerra 在其第一家工厂的生产中,规划是制造可通过RFID芯片系统追踪预制构件——包括墙板和地板,然后由高科技机器进行组装。
看上去很完美,技术实现起来也不是难事,在构件上加芯片,将数据返回平台进行追踪和管理,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生产,高效、便宜、高质量!
但是,现实却是——生产的材料出现了问题。
在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Washington)的第一个名为Riverhouse的项目中,由木材制成的墙板运抵工地时扭曲变形,无法使用。一位参与该项目的人士说,这是因为这些来自华盛顿潮湿气候的木材被运到凤凰城后,因为灼热的环境中发生了变形。
这就是“一站式”面临的难处,katerra所谓的一站式聚焦在科技上,但是问题的出现总是具体而细微的,如上文提到的“天气”的原因,并不是搭建一个平台就能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富有经验的建造师,能在解决方案中将各类因素考虑进来,这不是科技够强就可以解决的。
在地产科技领域,最后能够成功的业务模式,一定是带有深厚行业经验和know-how的。
创业不易
Katerra的倒闭,从2019年开始不断出现征兆。
首先是公司不断宣布裁员,职员人数减少到2400人,只有巅峰期的三分之一。
其次,项目不断出现“烂尾”,到2019年底,Katerra承诺的26个项目中有12个项目没有如期完工。
再有,就是剧烈变动的公司高管团队。Katerra创始人团队,是典型的科技+金融的强强组合,CEO 迈克尔·马克斯(MichaelMarks)有强大的是消费电子背景,也曾在特斯拉担任高管、吉姆· 戴维森(JimDavidson)是著名互联网投资人、弗里茨·沃尔夫(FritzH. Wolff)是房产投资公司沃尔夫的执行董事长。
公司在近两年了更换了多位CEO和CFO,其中创始人马克斯、联合创始人沃尔夫均已离职,马克斯是被董事会提出局。最近,公司交给了咨询公司Alvarez & Marsal来代为管理。
从结果来看,Katerra难以维持的原因更多的出在了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上。而其所选择的装配式建造这个赛道,不管是从技术还是行业需求上,近年来国内外均呈现出了非常积极的发展信号。
创业不易,在新赛道上奔跑更是困难重重。行业的后来者,可以站在(倒下的)巨人的肩膀上,看看来路,总结经验,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