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第439天,19.8小人之过也必文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439天

原文阅读:

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讲解:

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会加以文饰。”

启发思考:

        文,就是掩饰,就是编一套说法,说得自己没错。由于犯错多少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为了逃避,人又很自然地希望掩饰自己的过错,尽力去寻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以为文饰。其实,无论如何文过饰非,都只是自欺而已。

          君子小人都会犯错,区别在于对自己过错的态度。有了错误过失,是文过饰非,还是坦然承认并且勇于改过,这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小人有过,他一定会为自己辩护掩饰。朱熹说:“小人惮于改过,而不惮于自欺。故必文以重其过。”明明错了,又要辩护掩饰,那就错上加错。君子则随时能自省,知道自己的过错,然后不断迁善改过,这也是自修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过也必改,小人之过也必文”。

        不掩饰错误和过失,说明一个人的内心坦诚,这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而善于改过,则是检验一个人是不是善于学习、是不是能够进步的最基本的尺度。

        虽然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像颜回那样的“不二过”,但是,是否敢于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团体是否有智慧、有活力的标准。

        当然,很多人别说改过,连承认自己的过错都做不到。一听到别人批评,马上就反击,就是怕有过,怕改过,但不怕自欺欺人。而且别人还说不过你,所谓“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那是司马迁说商纣王的,隋炀帝杨广也是,都是聪明绝顶、文武双全的人,但是不能认错,不能改过,就成了亡国之君。

        孔子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意思就是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是日食月食,犯了错误,大家能看见,如果改正了,大家都会敬佩。

        人难免犯错,关键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坦然面对,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吸取教训,自然就能减少再犯的可能性。过错也会在反省中由坏事变好事。其实,从错误和失败中,学习得最快。不怕有过,有过就认,不文过饰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