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月立下好好学八段锦的心愿,配合站桩,已有月余。每天早起,稍活筋骨后开始站桩打拳。基于“有总结才有提高”的想法,作以下随笔。
一、关于动作与细节的问题
八段锦共八个招式,前四个招式是治病,后四个招式是强身。所谓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神散乱。如果形不正,那一定气不顺,如果气不顺,那一定意不宁。如果意不宁,神一定是散乱,所以一定要先练好动作,学好规矩。
二、关于站桩
初十天,下盘站不稳,双腿发抖,尤其是做“摇头摆尾去心火”、“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二个动作,于是增加站桩,站桩亦能调理经络。先站桩,再打拳。
站桩时间:先从十分钟开始,随后二十分钟,现在能站上35分钟。
站桩要点: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立身中正、放松身体、仿佛抱着一个气球、放松肩部、百会上提配合尾闾下垂、大腿用力、重心在涌泉与后脚跟之间、脚趾抓地。
站桩感受:站桩过程中体会到酸、麻、痒、抖、热、累。初起意念如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说中的白浅,用追魂术进入西海太子的元神上查看师父墨渊上神的魂魄非常弱小如同游云海;随后觉得站桩时间难熬,意念放在反复从上至下慢慢放松身体调整身形:头正、下颌微收、两耳放平、双肩放平、两髋、双膝、双踝,不断循环;后来开始注重调呼吸,深长细远,用意念带动呼吸。最初脚发抖,随着站桩的时间延长,能感觉气息变大变成小小球,发抖的部位从脚到腿、中焦有一股热能慢慢往上升。
从漆黑的黑夜闭眼,睁开眼有时是鱼肚露白,有时是霞光初现,有时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感觉每天都是元气满满的。
站桩效果:通过站桩和八段锦,周末晨跑4公里再行走2公里,随后买菜煲汤,气比以前确实足了,尤其是晨跑时,虽然还是一只慢吞吞的乌龟,但没以前跑得一半上气不接下气的难受,相反会觉得丹田有气可调。我想这应该是在锻炼中不知不觉锻炼呼吸的效果。在八段锦中的马步冲拳时,也能感受到下盘比以前扎实,不像刚开始摇晃。
三、关于呼吸的问题
古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呼出为阳,阳者为释放;吸纳为阴,言收藏也。人在发力时,往往是呼出之时,但发力之前,需深深吸气。
无论是庄子的“真人之息以踵”标志着人与地的关联,并从土地获取生命力;还是西方的“阿喀琉斯之踵”的典故,都提及“踵”的重要性,即脚根。有一种说法从女人背后的踵可以看到其生育能力。“息息归根”、“机发于踵”都指出踵为息之起处,人由脚跟获得生机。锻炼呼吸有助于这个“息息归根”。毕竟每人都有一定的“气数”,这个气数大概就是每个人一生中相对数量的呼吸次数,如同我们使用某个物品设备的次数。
另,尽量多带小孩晒晒太阳,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
四、关于速度的问题
在B站上看到广中医的潘毅教授表演导引拳,云手甩得行云流水,谈及气要如同太极有来有回,切忌甩出去,有去无回。不禁想起儿时的趣事,自已也不知怎么被体育老师选上学校的武术队,别人认认真真学基本功,我是瞄着老师随时划水,舒服一秒就是一秒,一字马横不行竖也不行,老师压身体时还没用力自已先叫起来。别人代表学校参加市县参加比赛,表演南拳还有啥拳法。南拳动作多又复杂,踢腿过头,空中连续飞跃,地上横扫打圈。而我喜欢打五步拳,只有五个招式,练多了左右两手都可以开打,而且能打一个循环。
后来学校组织武术比赛,身为武术队学员不参加实在过不去,不过我的心态是当绿叶。好友是主动参加,向我请教南拳,我就把自已会的南拳前面一小段动作教会她。比赛时好友表演南拳,我是搞个五步拳,想着快快结束。结果居然我拿了奖状,内心甚为惊奇,以为老师放水。后来想通,大概因为我心思单纯,只认五步拳,平时在学校和在家也甩得多,所以不知不觉打得流畅。
五、下一步的计划
八段锦:加强对动作的衔接连贯、尤其是“五劳七伤往后瞧”、“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二个动作,在动作中调呼吸,体会气与速度的配合。
站桩:结合实际争取每次30分钟时长的站桩,遵循45分钟循环规律,逐步加长站桩时间。注音意念,尝试睁眼站桩,学习由于站桩时间增长后身体抖动增剧如何更好的收式气回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