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底到今天9月21日为止,去掉中间休养三个星期,一直在学习实践改进自己的跑步计划。现在的计划和两个月前的那一版已经完全没有一点联系了。新的跑步计划还在改进整理中,下一星期应该可以定下来了,先在这里说一下自己的这几个月碰到的错误和问题的经验教训。
我在跑步到第三个月的时候,右腿膝盖开始隐隐作痛,刚开始是那种不太注意,就很容易忽略的痛,没太在意。结果过了几天,痛感越来越明显了。就去网上找原因,发现是髂胫束综合征,俗称“跑步膝”。主要是因为自己懒,以为自己每次只是隔天跑5公里,应该能恢复过来。跑前动态拉伸和跑后静态拉伸都没做过,还有休跑日的核心肌肉和力量训练都是能省就省。幸好还不是很严重,就停跑了三个星期,让膝盖恢复到彻底不疼了。
怎么避免跑步伤膝盖?
在休息的这一段时间,在网上买了好几本跑步运动方面的书籍,同时在知乎上阅读学习了大量的运动相关知识。经过这段时间的总结,发现跑步这个事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不是买个跑鞋,在网上找个跑步计划,就能跑的。比如说,跑步怎么避免伤膝盖:
一、加强膝盖相关肌肉,主要是股四头肌。具体方法就是静蹲,刚开始新手可以先做靠墙静蹲,练习一段时间,力量提高之后,可以练习不靠墙的静蹲。这样在增强股四头肌的力量,同时还可以练习到大腿后群和腰臀部的肌肉。增强整个下肢的肌力和稳定性,以及骨盆和腰部的稳定性,及在运动中与下肢的协调关系。
如果想进一步增加难度,可以在墙和背部之间靠一个健身球,也就是靠在健身球上做“靠球静蹲”,这样就可以增加难度。因为健身球是有弹性的,你要控制力量的大小,平衡球的弹性给你的反作用力。而且球还会滚动,就更要求控制用力的方向和左右腿之间力量的分配,不能让球滚下来。
想再难一点的话,就需要平衡垫了。所谓平衡垫是大概8厘米高的一个充气或者软泡沫的软垫,因为是软的而且有弹性,所以人站在上面会不能预测的向某个方向倾斜而让身体晃动。站在这样的垫子上再做静蹲,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A:静蹲的标准姿势。角度比较小(就是蹲得比较高)。
B:角度比较大的静蹲(就是蹲得比较低)。可以看出来,无论蹲得高低都是保持膝关节和脚尖在一条垂线上。
C:单腿静蹲。支撑身体的是需要强化肌力的腿。
D:平衡板上的静蹲。
静蹲的方法和技巧
(1)控制高度:
自己练习的下蹲角度之后,可以在脚尖处的地面上画条线做个标记。这样下一次练习的时候就能知道蹲到什么样的角度了。如果每次角度不同,一次高一次低的,就没办法掌握练习的量了。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力量提高可以轻松完成五次之后,就把脚向前移动半步,蹲得更低一点,练习的强度就又增加了。
(2)根据需要控制时间:
如果希望提高耐力,可以蹲得高一点,屈膝角度小一点,每次蹲到力竭为止。所谓力竭,就是实在没有力气了,蹲不住了。这样练习3-5次每天,每次之间的间隔是1-2分钟(至于为什么只能休息1-2分钟,在前面《肌力练习的一些原则》里具体写过了)。
如果是希望提高绝对力量,增大肌肉的体积。就可以蹲低一些,在90°附近,这样就会很快达到疲劳力竭。找到一个大约只能坚持1-2分钟就力竭的角度,1-2分钟为一次,间隔15-30秒,5-10次连续练习。要注意的是,不要认为蹲得越低强度就也大,屈膝超过100°之后力距就会减小,股四头肌受力反而变小了。
二、改变错误的跑步姿势。跑步其实是个重复过程,如果你的跑姿有一点点偏差,这个偏差就会在跑步过程中,被重复几千遍、甚至上万遍。
这种不该有的撞击和摩擦,哪怕再微小,千万次的反复,最终也会带来身体损伤。所以,正确跑姿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我就是因为跑步姿势不正确,才这么快引起的跑步膝。关于跑步的定义,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说法:“跑步其实是一个连续防止自己跌倒的过程”。你以为是自己操控身体“迈开步子”向前跑,其实是身体在向前倾斜的过程,为控制重心的变化,为防止跌倒,自己跑起来了。
这就和你小时候学走路,为了不跌倒而往前跑一样,我们的身体里其实根植着最正确的跑姿。而你需要做的,是清空对跑步所有“错误的”“理所当然”的想法,重新学一遍儿时就天然掌握的跑步方法。跑步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都试试,因为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目标不一样,所以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方法就可以了。
而我正在学习的“姿势跑法”(Pose Method),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慢跑和长距离跑步。所以我选择了它。
下面重点提一下那些明显有受伤风险的动作细节:
尽量避免跑步中脚后跟先落地,因为冲击力会直接穿透到你的膝盖;
尽量不要把步幅搞得很大,相反应该尽量小步幅;
尽量避免步频过慢,标准是每分钟180步的速度,这个很多人一开始不适应,其实也很重要。
好了,这一篇就先到这里,下次我会集中说一下关于拉伸方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