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由BBC评选出的“新世纪百佳电影”榜单,由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竟然位居第二名。惊讶之余,我忽然发现,原来自己从未看过这部在16年前上映的电影。于是,找了个周末的晚上,一个人静静地将这部电影看完。看完之后倒是有些庆幸,还好我没有在年少时去看这部电影,那样少不更事的年纪又怎么能读懂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故事呢?
有人说这只是一个有关婚外情的故事,有人认为它讲述了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但也有人觉得这个故事体现的是人性、社会与道德之间复杂的关系,我很偏向于后一种观点。
影片中的故事开始于1962年的香港,从电影中各种人物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写照。比如,苏丽珍常常帮何老板瞒着自己的太太,给他的情人余小姐买礼物。可见,婚外情这件事在那时并非不常见的现象,而且大多是偷偷摸摸的地下情,正如周慕云的妻子和苏丽珍的丈夫。所以,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另一半出轨时,心痛之余又接受的坦然,因为这个社会早已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多么的大。
为什么这件事容易发生呢?我想,这是因为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宣泄心中的压抑。
我们不难通过影片中一幕幕生活画面感受到一种难言的压抑情绪,但是面对这种情绪,每个人的宣泄方式又不相同,有人选择赌博,有人选择偷情,有人选择不停的抽烟。这些不同源自于每个人的道德底线。
周慕云和苏丽珍无疑都是道德底线较高的人,就像苏丽珍曾笃定的说:“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的。”,也如周慕云和阿炳讲了关于树洞藏秘密的传说,阿炳听后说:“那么辛苦,找个女人发泄不是更好?”,而周慕云回了句:“谁都像你这样啊?”
所以,他们都生活在自己高标准的道德原则之下,这注定了他们的爱情不会是一见钟情。可是别忘了,这世间大多数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周苏两人作为婚外情的受害者而惺惺相惜,他们因为好奇而开始彼此接近,又因为对于武侠小说共同的热爱而走得更近,因为有了这份共同的爱好,他们更加走近彼此的内心。所以,爱情来了,是再强的道德标准也无法阻挡的。正如周慕云所说的,“我相信我自己不会跟他们一样的,可原来我会。”, “很多事情不知不觉就来了”。
然而,两个彼此相爱的人最终却没有在一起,因为他们卸不下身上的道德枷锁。其实,这也是缘于两人的性格,踟蹰不前,终将错过。就像电影开头的那段话: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着头,给他一个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
所以性格决定命运,当他们回归各自的生活,周慕云将自己对苏丽珍的这份爱藏进了吴哥窟的树洞里。我一直猜想,那个在吴哥窟出现的小喇嘛是不是某种暗示呢?或许是一种信仰的标志吧。他们终归还是做了“跟他们不一样”的人。
我们都会从花样年华中走过,那些年华中所经历的不如意又何尝不是因为自己禁锢了自己呢?就像电影结尾处,那段话所说的,“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早已消逝的岁月。”
这真的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电影,最好像晚晚一样,找一个安静的夜晚,坐下来慢慢地欣赏这一部《花样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