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园里散步,遇到岔路,我总是会毫不犹豫地走人少的那条。遇到没有去过的地方,总是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不管这种特质(我称为特质,朋友称为“不作不死”)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我都悦纳。当然,这样难免在某些时候不合群,被朋友们“唾弃”。在某些场合被孤立,虽然有时候会享受那种孤立(我可以安安静静地想自己的事情不被打扰,多好!)甚至于被误解清高,看不起人。(其实我从来都尊重每一个人,也从未看不起任何人。)
其实,那套《少有人走的路》丛书我觊觎了很久,就是没有买回来看,原因是我怕自己看了会失望,害怕自己的特质变得不正常。哈哈,理由很扯。
2.“心理学已经证明,过于严厉的课堂氛围会在学生们心理上造成近于恐怖的紧张状态,这会较大程度的抑制学生思维的积极发挥,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合作探究了。”
读到这段话时,深有同感。记得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全校第一严厉。他的课堂,没有人敢打晃,我当然也非常非常地认真,甚至于想打瞌睡,就请同桌掐我大腿,最后把大腿掐得全是淤青。可是,我所有学科的学习,就是数学最糟糕。
其他学科为什么好?因为那些老师们的课堂氛围相对轻松,对我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导之以行。我觉得我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他们,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所有人对我的厚望。我就这样被他们打鸡血,对学习充满热情。
想起曾经读到的一段文字,说金字塔不应该是一群奴隶建造的,应该是一群自由快乐的人建造的。一群精神紧张的人,其建筑工艺不可能达到那种高度。
其实,一个人的身心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真的无法深度参与学习。
“严而不厉”,我认为是做老师最好的状态,也是很难的境界。
3.我从来就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家伙。心地善良,善解人意,不怕吃亏。很容易被情感打动。但是,遇上高压政策,我是典型的“刘胡兰”精神。
爸爸妈妈深知我的脾气,从来不会对我高压。他们知道,对我讲道理比使蛮力管用得多。
我很幸运,我的老师们对我是极好。工作后,我的领导,我的同事,都对我很好。
凭着善良、真诚与勤奋(也有人戏称“傻不拉几”)和众人相处甚洽,可能也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一些根本的特质却很难改变。特别是小学老师当久了,跟那些纯真的孩子们在一起,自己也保持着单纯。以至于成人世界里的某些规则,我压根不懂,有时候陷入其中,还不自知。
跟孩子们相处,感觉自己办法挺多,和他们相处得也很愉快。可是,跟家长们相处,真的是一门艺术。如果遇到那种有事情不当面沟通,背后却发表各种看法的人,让人心力交瘁。
不过,大家都是独特的,谁也别想去改变谁。做好分内之事,做好分内之人,做好自己,一切都好。
没有完美的人生,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