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而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读书的。有时候喜欢到痴迷,但是有时候却一页也读不下去。
小学的学校,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山村。所以看书唯有看那些课内的书,想看课外的书,简直成了奢侈品。很难能可贵,所以从那时候起,总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到城市去买上一辆本树来看看,开阔自己的视野。
每到六一,学校就会收到很多的捐献物资。我有收获笔盒,铅笔,橡皮擦,书包,飞行棋等等的物件,也收到货衣服。每一年的都不一样,那是最开心的时候了,很多东西根本不舍得买,拿到崭新的学习用品,总是特别的激动与兴奋。
而有一年,人家赞助了很多的书给学校。好像那时候学校唯一一次可以借书。我当时什么都不懂,想着主要是书都可以带回去看。当时居然借了本英语书。每每想起都一阵的有趣与好笑,我一个字都看不懂。所以过几天后就还回去了。从那时候起,小学没有借过书。
而在家里,能够看的也唯有“故事会”。每次总是反复的看,因为我家里当时只有两本故事会。我常常对那些故事着迷。觉得世界上神奇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记得后来读六年级时,还借了两本故事会给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当时的第一次借书给别人,所以印象很深刻。
刚出去外面学校读书的时候,六年级,看我爸拿了本《七夜勾魂》回来,看写的著名为“古龙”,当时都不知道是什么。但是看这本书,觉得写得很唯美,好像写片树叶都是活的。可惜当时那本书是残缺的。并没有能够看到结局。不过真的很开心,多了本那么厚的书来看。我看了这本书起码十次了。每次看都很激动。也萌生过当作家的念头。说真的,现在写什么,还觉得不如人家的万分之一,所以也唯有无奈。
读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买课外书,也就是语文书本后面的名著。当时花了50元买了一套。一共十二本。至今还对那些内容还有印象《鲁滨孙漂流记》、《名人传》、《昆虫记》、《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一本都觉得很值。很值得我们那时的年纪看。当时觉得五十块钱已经很多的了,但是对买书这一事,还是觉得很开心,总算没有浪费。
初中的时候,我显得特别好学。学校买的练习册还不算。我还去梧州的图书馆里买了本《地理练习册》回来。当时考练习册,了解很多的内容,其实课内是没有呢。所以当时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在自己所在的班上,还算过得去。
以前去一次县城(江口),已经是觉得很难得了,经过书店,我还是买了本哪里的旧书《西游记》,18元的,当时觉得不贵,还可以。回家看过之后才发现是盗版的书籍,里面很多很明显的错别字。我觉得能够了解大概就好,也不用太理会了。
上了高中,是去了一个新天地,很是开心。学校很大,人很多。心也变得不太一样起来。记得军训时的场景。第一次问别人借书来看。很记得那个女孩问我:“知道新概念吗?”“知道郭敬明吗?”当时我只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问的问题,我全部都是说不知道。然后借了她的书——《年华是无效信》。当时一个暑假,我都都看这本书。高三的时候,我也买了这一本书送给她。算是结束一个借书的故事。
高中生活,很紧凑。学到的内容是特别的多。课内知识已经让人受不了了,我却很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去图书馆的感觉。几乎每周去四天图书馆看。当时看了“中国十大才子全书”然后去尝试写诗,尝试写词。去“文宝轩”买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高中三年仅有的两本了。
有时候热爱看书,是着了迷。到外面的书店,看那些书可以看的,就在那里看完了,省下钱去买。说真的,当时江口的所有书店我全部去看过。当时好担心会被骂。记得有个老板娘看到,她说:“没关系,你慢慢看。”当时觉得可以的,都去看一回。一年的阅读量甚至可以比以往的所有。
当知道手机可以看电子书的时候,我把同学手机里面的电子书都导进来了。有个同学里的电子书算是“悬疑类型”的,看多了都让人有些后怕。后来又有同学给下载了“金庸”的书,“古龙”的书,“梁羽生”的书。当时涉猎得很广泛,看这些乱七八糟的,都一大堆。
也记得图书馆可以借书。我也借了一大堆。借书是按一个月的。学业比较繁重,厚一点的,根本没有时间看完。唯有续借。有时候觉得自己就是个书呆子,朋友都没有多几个了。
后来上大学后,本打算去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可惜人家没有给机会。所以也就打消了,当时借书都不知道怎么借,还得别人教。其实还是什么都不懂。当然,借书回去,还是逾期的多,因为没能进“图书馆”,别的社团,还是可以进的吧。所以进入了更适合自己成长的社团去生活去了。大学看的书并不多。其实过得很颓废的。只是也有其积极的一面。没有读万卷书,但是走万里路还是有的。当时多了一句话“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说起路上的书籍,我总得想起陪伴我走在徒步旅程的书。带上书本到山顶拍照的人,我还没有发现第二个。以前常常带一本书,就为书本拍上几张照片就回来。好像很单调,但是很满足。只是,到现在我已经忘记书名了。
有时候常常想,我看过多少的书。记起“莎士比亚”,我以前把莎士比亚全集看了个遍了,说起金庸,也把他的所有作品都看过了。只是生性比较愚钝的我,并没有像别人一样感慨了多,收益无限,只是很平常的过去了。
当出来社会了,才知道。那快节奏的生活,连看书都成了奢侈。根本就耐不下心去好好的看看书,更别说是专研了。好像时间就浪费在了无意义的事情中。
有时候很想读一下书,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虽然是一个俗人,但是也做一个有见地的俗人。让人觉得你是不一样的。
现在啊,我唯有趁着世界读书日,回想曾经的那些小事。记一下经过的路,经过的人,经过的书本。再回想一下自身。好像一切并没有什么。只是突然多出来“天啊,我以前竟然那么爱读书。”好像那就够了。
很想去影响别人多看看书,那样才能够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我相信“世界读书日”也是希望如此才出现的吧。
好像只是很平常的一天,可是,谁知道内心发生了什么?只是想,重新拿起书本,了解自己曾经想要了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