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君在此~
第七章:西汉大战匈奴之张骞西行(一)
如果说,历史上有很多因差阳错——本来想干的事儿没干成、副作用却影响了世界史——张骞的西域之行绝对能算一个。
张骞,史上通西域第一人。说这话的人,站在西汉立场。
如果把眼光放在世界史的高度,张骞只是西汉走入西域的“官方第一人”。在他之前,西域与中亚乃至欧洲,民间一直以“古代草原丝绸之路”联通,而且与西汉也是通着的。秦末汉初,通关的关口——河西走廊——被匈奴把控。匈奴不想让谁过就不让谁过,想收多少“买路钱”就收多少“买路钱”。
在汉武帝刘彻眼中,通不通西域那是小事儿,匈奴对边境的侵扰蚕食和对长安的虎视眈眈才是大事。
公元前138年,刘彻得到情报:匈奴大败大月氏,大月氏王被杀,脑袋被剥皮洗净做了匈奴单于的酒壶,大月氏逃到了匈奴的西边。如此深仇大恨大月氏怎能不报。刘彻想: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我的朋友啊!派人到西域找大月氏,说服他们与我联合,既能斩断匈奴右臂,又能共同夹击匈奴,岂不是一个好主意?于是,他下令在全国征集勇士前往西域。
刘彻从匈奴战俘口中听说的这场战役,指的是乌孙与匈奴联合打败月氏那场,时间是公元前161年,这都23年过去了……
张骞这年26岁,时任郎士(皇帝的护卫、参谋),听说皇上召人去西域,他挺高兴就应召了。张骞把这事儿想得也不难:“我有胡夫为向导和翻译,去趟西域就是长途旅个游。找到月氏,他们与匈奴有血海深仇,哪有不与我汉朝联合的道理?这事儿办成回来,替皇上分了忧,美好前途就在等着我呢。”
于是,他带着100名随从,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了。
事实证明,汉武帝和张骞都小看了匈奴。匈奴立即得到风声,命令楼兰等必经小国留意张骞行踪,在那个没网络、没照片的时代,张骞刚出陇西、进入匈奴地界,就被逮住了。
包括匈奴在内的西域各族,在当时的汉族口中是边塞蛮夷。但在我眼里,剔除全人类共有的人性之恶,他们也都是性情中人:质朴、直率、大气、豪迈。汉朝一些官员因对皇帝心寒而投奔匈奴,匈奴总是前账一笔勾销,毫不怀疑地重赏、重用。
匈奴既知张骞行程,也肯定知道他此行目的——联合别国、收拾自己。面对这样一个敌国使者,一杀了之多么简单?但匈奴却并没有伤害张骞,反而送上美女,好吃好喝相待,希望张骞为已所用。这也足见匈奴人的心眼不多、城府不深,如果是汉人,肯定明白这种人不可能为己所用。张骞同志,有自己的远大报负,怎肯在西域荒漠风沙中生活、与尚未教化的蛮夷们为友?在娶了匈奴送的美女,艰难咽下咸肉、马奶酒9年之后,终于瞅准机会逃了出来。
公元前129年,张骞到达大宛,受到了大宛国王的热情款待,并将他安全送到了大月氏。
此时,距离西汉听说的那场战役已经过了32年,大月氏早已占领大夏并不断向西扩张着领土。听完张骞的来意,当政的王后一边喝着葡萄酒、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哎哟~,您说的都是哪辈子的事儿了?我们现在在这儿过得挺好的,不想找匈奴报仇。”
当时的匈奴,从全世界范围找,也找不到一两个对手(西汉算一个),月氏此时与匈奴已是万里之遥,不想再举国回去找打,也是正常人的想法。张骞磨了一年嘴皮子也没说动大月氏,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国了。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前后历时13年,任务失败。此次西行,张骞与乌孙只有单方面间接接触——从大宛国王口中听说关于乌孙的情况。
目录君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