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周的阅读中,我在书中读到了一个点,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启示。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即使是聪明优秀的孩子,也时常会产生误解。书中提到的“误解”一词,其实就是在学习中学生会犯的错误。根据书中例子,我们可以得出“误解并非无知。它是指在一个新情境下用貌似合理但非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时,要形成这些误解,学生也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迁移知识的能力。研究中指出,许多学生,甚至是一些优秀的学生,只有在后来被问到针对理解的问题和需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才暴露了他们对这些知识存在着重大的误解。因此,深挖学生的误解,对于教师而言非常有价值,可以使我们在设计测试和教学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容易产生的错误。
任何设计都依赖于明确的目的,为了成功地推动理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运用书中的逆向思维,思考学生理解与否的各种情况。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会向老教师请教,多听课。我发现,有经验的老师,在预设的过程中可以非常准确的预设学生容易误解的地方,从而在课堂中强调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更精准地达到教学目的。这不仅需要经验的积累,平时多思考,在备课过程中对于侧重点和先后次序的设计,都需要多多琢磨,我的教学才能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