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种思想或观点或理念,理论上应该分享,分享是人天性里的善,保持是积蓄能量以便更好的分享。分享出去越多,我们得到越多,这是大自然的一种平衡,所以人们常说:“你付出什么!你获得什么!你付出多少!你获得少!”有个故事说:一位老果农,有一年果园硕果累累,取得了大丰收,老人非常高兴,跑到果园前面的路口手舞足蹈大声向路过的人高喊:“我丰收了!我好快乐呀!快到我的园子里,请大家尽力品尝!我们有很多很多香甜的果子!”路过的人有的说:“真的吗?怎么可能呢?”有的人说:“老家伙要多少钱?”也有的人带着怀疑的目光,远远的躲着:“哦!这老头肯定是疯子”.......大家要么怀疑,要么不屑,要么唯恐避之不及,这时候啊!来了一位路过的乞丐听到老人的喊声,疯狂的跑到果园里面竭尽所能填饱了自己的肚子,连吃带拿高高兴兴的走了,老果农欣喜若狂,感激不尽!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过多的思考,过多的顾虑,过度的犹豫反而失去结果,失去相信,失去一切,也远离了本真、真诚和美好!古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分享也需:寻得志同道合者、心有灵犀者、千杯不醉知己者,即使你豪言万语,也会是两不相厌!当然也可能是对牛弹琴、得非所愿,然不分享不是君子所为,更非智者所行,所以尚需培养一种智慧去分别以上的不同。但在最底线的理念里,其实每个人天性里是具足的,我们不是给别人思想和观点,而是引出他自己的思想的观点,当然想要助人,先要自助,先要自醒。或许期间的平衡之举,衡量之道,即是我们所认知的道吧。
你有一种心境或境界或格局,在世俗的世界里,可能亦认为你所处的位置高不可攀或者说令人不屑一顾,但你也可能高处不胜寒,亢龙、有悔!每个人可能以为自己的德和悟不足以达智,其实只是偏见和自我设限!或者认为自我生活在想要的世界里,乐不思蜀,愿意困守自己的困境,习惯而麻木,放弃了本我,放弃了灵魂生长的力量!正如卢梭所言:“人向往自由,又无所不在枷锁中!”无所不在牢笼里,无所不在纠结的所谓的物里,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心之所往,只在选择的方向。
你有一种思维,懂得、愿意和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切,相信所见未必真实,所不见未必是虚无!所以你相信生活永远不只有一种答案,因为你懂得世界是二元对立的世界,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其实转就是转念,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一团生命的火等待自己点燃并燃烧,那团火可能是你的激情,热情,冲动;可以是你的觉醒之光,扬生之意识,也可能是你的心中的莲花开放…..而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
我们 该用光去照亮自己,照亮世界!用善去对待人间、用爱去看待一切!对你我而言:不管是生活之路还是修行之路、逆境顺境同在、快乐痛苦同行;所以我们认识了成长的道路,修行的道路都将充满坎坷,也将充满光明,需要我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