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8.4 写作:谢谢你,费曼先生
费曼先生和费曼技巧。费曼先生,一个很厉害的物理学家,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费曼技巧,就是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最好让外行人也能听懂。
用简单的语言。先用合适的故事引起对方“感性小人”的兴趣和注意,然后把想要表达的道理通过“感性小人”转达给“理性小人”。好的写作就是聊天,好的聊天也是写作。能用简单的语言就不要用复杂的,不过,简单不仅仅意味着轻松,还意味着简洁和形象。
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就是在调动自己的千军万马。“教”才是最好的“学”。教授他人会逼迫我们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甚至让外行人也能听得懂,而写作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在磨炼这项技能的路上不断调整、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
8.5 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好的事物往往是“正相关”的。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发明了统计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相关性。他发现,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那这个人的其他方面往往也不错,比如自律能力、经济水平,包括身体条件都更好,也就是说,好的事物往往是正相关的。
运动能够调节人体的各种激素,使人达到最佳状态,使身体这个内部生态系统充满能量和活力。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长此以往,一些不愿意运动的人则更容易滋生焦虑、抑郁、消沉、低落等各种不良情绪,并且压力产生的毒素会破坏大脑中几十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逐渐使大脑的部分区域萎缩,这表明,一个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变“笨”。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
好的模式是“运动+学习”。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突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
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有效的模式是这样的: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等等,或是一些需要复杂技巧的体力活动,以及参加不同于以往的社交活动。这么做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换句话说,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或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并且,“运动+学习”的模式需要坚持,因为新的神经元从生长到成熟通常需要28天。绝大多数运动者的硬伤就在这里:运动之后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他们习惯于在运动后看电视、刷手机、玩游戏、逛街、聚会、和朋友们闲聊,甚至直接睡觉,做那些无须动脑或让自己感到很舒服的事。
如何正确地运动。心率保持在60%~80%之间,刚好处于身体的舒适区边缘,每天活动半小时,就能产生极好的效果。(让自己保持做有氧运动时有些气喘的状态:比如跑步时,保持足够快的速度直到有些气喘,持续1~2分钟,然后改为快走,调整呼吸,重复即可,这个活动量几乎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好的运动方式(10分钟的有氧热身之后练习瑜伽、舞蹈、体操、太极)一定同时包含有氧运动和复杂运动。
结语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从日志到反思。记录日程提高了我对时间的敏感度,每日反思,可以对当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悟进行复盘,就可以保持对生活更深的觉知。
留意每天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不管这个点是令人欣喜的感悟,还是令人难受的困惑,只要它在心头燃起火花,就把它摘取下来,记录到文档里复盘。而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3点: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反思长短视心而动,视情而定,只要能让自己更好地看清问题并发生改变就好。
“每日反思”至少暗含了三大底层原理。(1)符合“触动学习法”。感悟生活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正是处在自己成长的舒适区边缘),在舒适区边缘学习。(2)运用了“元认知”。元认知能力是人类的终极能力,一旦开启,自我觉醒就会启动,“每日反思”有帮于开启了元认知。(3)遵循了“刻意练习”的原则。反思让我们带着非常明确的问题,反复琢磨。
每日反思可以节省我们的生命,可以提高我们的感知细节的能力,可以让我们正视痛苦。(反思天然有正视痛苦的力量。去反思,去记录,你会发现,痛苦哪里是什么坏事,那简直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信号与提示!)
注意:反思不要被形式所缚,尽量提炼认知点或行动点,建立行动清单,对自己极度坦诚,要多阅读,选择合适的记录载体。
觉知,是自我修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