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真正成了老板,他反而更容易变成“一败涂地”的人。因为他希望对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希望控制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以为这样才能够让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结果是员工都学会了揣摩老板的心思。
长期以往,员工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因为老板最痛恨“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人,所以谁最会“汇报功劳”,谁最会“歌功颂德”,谁的职位就晋升得快,拿到的工资就多。而真正默默做事的人,反而因为不会邀功和吹捧,显得工作不努力,人也没能力。更有甚者,仅仅因为说了句让老板不开心的话,或者工作中犯了点儿小错误,就被辞退。
为什么老板会这样呢?因为他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觉得员工“什么都不知道”,可怕的是他不知道事实恰恰相反,除了老板,每个人都知道公司出了什么问题,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可就是不敢告诉老板,这是不是很危险?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往往都会有脾气。千里马适合驰骋千里,如果老板让他“耕田”,可能最后是人被气走了,工作还没干完。而对于没有能力的人,老板往往也识别不出来,大部分老板是根据员工的态度来判断他的能力,结果就是态度好等于能力好。最后整个企业一团和气,老板说一不二,员工绝对忠诚,企业从来没有第二个声音。
企业制定了非常规范的流程,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所有人都要以老板为中心,为企业奉献自己的一生,制度和规范成了金科玉律。
这就是传统的、控制型企业形成的过程,在这样的控制之下,员工是没有“人格”可言的,因为企业真正是一个“由螺丝钉组成的机器”,而非“由自由人组成的集体”。二者的区别在于在“自由人组成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思想,企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发现员工的长处,发挥员工的长处,最后,当员工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企业也会变得越来越好。而在控制型企业里人人都是可以替代的,企业不会把精力投入在培养人上,最多是愿意提高工资水平,但还是远低于员工的付出。不管企业发展得好坏,员工很少能享受到“红利”,企业宁愿花两倍的工资从市场中寻找一个新人,也不愿意给老员工涨10%的工资,忠诚换不来劳动的公平。
而这一切都根源于老板的孤独:他们害怕“无知”,害怕“失控”,害怕“被替代”,但实际上越是害怕的事情,就越是会发生。因为害怕无知,所以经常开会、每个人都要向老板“汇报”,可是老板的大脑毕竟不是电脑,能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加上员工习惯了“报喜不好报忧”,习惯了迎合“老板的心思”,结果老板在“有限的、错误的信息”下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而错误的决策又遭到了“错误地、坚定地执行”,最后是企业巨轮“睁着眼睛撞向冰山”。
因为害怕失控,所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企业小的时候,这样做没有问题,但是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怎么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要到老板那里才能处理?怎么可能所有事情都让老板一个人解决?这时候,就是该授权的时候,可是老板害怕授权,因为授权就意味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被替代”。因为害怕被替代,所以总是让自己在任何地方都显得“很重要、很专业”,在人事、行政、财务、研发、产品、销售等环节,全都有老板给自己埋的“伏笔”,除了老板,谁也解决不了问题,谁也没有权力决策。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很多老板做了总经理的事情,做了生产副总的事情,做了销售副总的事情,更多时候老板自己成了公司最大的“销售员”。可是老板却忘了自己已经成了企业最应该被替代的人,因为这些事情,就算他不做,也照样有人做,有可能比他做得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