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搜寻周国平的世界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热爱书籍,因为读书仿佛是与高尚的人在对话,我从中获益匪浅。我你慕名人严谨的逻辑与细腻的情感,在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或喜,或悲。在阅读时,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经变成了作家的血液,在远速流动,贯穿每一个角落,而那些文字仿佛变成了细胞,在我的血液中遨游。我喜欢这种感觉,可以说是迷恋,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周国平。在他的世界里,我深深沉迷。
悲观
周国平的散文极为细腻,富有哲理。但是现实生活中,命运仿佛对他不公。他女儿出生不久,刚开始牙牙学语,便夭折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自己的遗憾、自己对女儿的爱与祝福,他写成了一部回忆录。我们可以想象,当周国平面对病床上只会喊“疼”的女儿而自己却束手无策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痛楚。“心非木石岂无感”,一般人已经临近崩溃了,何况是心理如此细腻的他。他心灵深处将会泛起多大的波澜?面对自己的至亲至爱,他内心将会承受多大的打击?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不知有没有资格,我想说:“我懂他的伤痛”。
执 著
在他的散文中,我懂了许多的生活哲理,他有许多作品都劝勉大家:人生路上要有执著的精神。他说悲观只是一时的,人生总要执著。执著会拯救悲观,执著在人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人能否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需要执著,是的,任何生命都需要执著。执著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他说悲观主义是一条错误的路,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虚无的,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反而失去了生命的乐趣。但是他也说,并不能一味的执著,这样也会离智慧越来越远。那时,我还不懂。
超脱
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话,但是我后来明白了。一个人不能一味的执著,这样便会产生悲观,悲观的心理产生愈多,就愈不能执著。这怎么办呢?他说就把自己分成两个,一个让他去执著,不顾一切;另一个则现实,让现实去生活,让执著去追求,超脱一切,变得忘我。
悲观,执著,超脱,三种因素始终存在着,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国平。在他的世界,我深深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