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想必大家即使没看过也略有耳闻,同学朋友圈皆晒出票根的场面历历在目,票房过5亿,是动画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里程碑。
紧跟而来的是京阿尼动画电影《声之形》。
但同样作为动画却有所区别,一个是CG场景写实的唯美画面,更为大众所接受的动画电影。一个是典型京都画风的二次元展现,是为亚洲动画(日本)的代表。
这两种画风都是我所喜爱的,但令我遗憾的地方是二者的相同点,电影讲述的故事都有所瑕疵,而声之形尤甚,这也是声之形在许多地方得到低迷风评的原因。
电影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少年从校园暴力的霸凌者变成被欺凌者,便切断了与世界的联系,看不见他人的脸庞,听不到他人的话语。但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当年所做的错误,比起无作为的自杀,应是尽力挽回当年,与被欺凌者建立起新的情谊,希望大家和好如初。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而主角少年也完成了自我救赎,原谅了自己的行为,重新交到挚友,看到了身边美好,重新听到了世界的声音,这就是声音的形状,无论你的发声是否正确,都应以自己的方式传达自己的心意,相互理解。
单看故事表面,大家会不会觉得奇怪?霸凌者与被欺凌者建立起情谊,携手共度欢乐的场景是不是难以想象。这要放在现实中可真是稀奇了。我始终无法忘怀的是曾经受到校园暴力的同学在谈起往事时的一脸愤恨,在她看来,那些人是无法原谅的,也早在毕业时断了联系,这部电影在她看来就是一个笑话。
我不能感同身受,但在众多校园暴力的作品前,欺凌记忆的展现都是沾满着鲜血和眼泪,我应是理解不原谅的态度。
虽没有经历过欺凌,但在校园暴力中我所处的位置应是佐原同学的位置,虽没有直接对同学进行暴力行为,但却在旁边默认了这样的行为没有进行阻止。当时的年纪太小,记不大清,但可能在许多事情发生的时候与大家一起哄笑起来。现在想想便觉得十分惭愧,过了这么多年也无法原谅自己的不作为,怎么还会有颜面去和被欺凌者做朋友的想法。
但不仅是动画滤镜对故事进行了美化,考虑到这是日本动画,结合大和民族的特性,便可以对此动画有所理解。
女主在被欺凌时并不是去埋怨霸凌者,而是选择一昧的道歉,将过错归结到自己,以至于在后期在自认定自己总是给别人增添麻烦,带来不幸,而做出了自杀的选择。
这可真是日本的国民代表。
日本民族不似华夏,每个人似乎都保持着一种间距感,而不是过分的亲密。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是理所应当,即使对方是可以顺手将这件事很好的完成,也不会为此去拜托对方。因为他们总是认为因自己的事而打扰他人是一件麻烦的事,总是自己一人承担着事情。从他们日常中语言中众多的敬语与动作便可以体现出来。像动画中不停出现的ご免なさい(go me n na sa i)与五体投地的土下座道歉仪式。
所以你可以理解女主道歉与自杀的行为。
但我不理解的是编剧给影片的happy ending是否有些牵强。一直以来讨厌,并拒绝与女主相处的直树同学也开始学习起手语,与女主哨子进行交流。男主高空坠水重伤后苏醒的晚上便能跑出医院先不论,当时将他从水中捞起的人竟不是警察和医护人员,而是小学对男主进行欺凌的同学,这释怀的契机也太不合常理。
在编剧方面可吐槽的点在我这边实有千千万万。便不一一赘述。
电影也是有做的好的一面。制作精良的画面,打动人心的BGM,配上一如既往很能表现情绪的京都脸。
在视听上,京阿尼给出了高分的答应。女主哨子的声优早见沙织,作为日本动画著名的声优,也表现出她的优秀。将一个聋哑少女在发音上的含糊不清,激动时的嘶哑尖锐,想用自己语言表达的强烈愿望表现的淋漓尽致,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让观众感到心痛。
影片还有一处亮点,大概是一个彩蛋。不知大家是否发觉,镜头里总是有不同的鲜花,分镜的切换很多时候都对上了花圃中的秋英、野菊、风铃草…全篇分析下来可看考据,每一种花语都表达着主角的心境,女主在自卑腼腆上的改变,男主自我救赎的道路,伙伴情谊的升华,这都是一一对应的。
有时候我在想,引起热议即使是非议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影片最重的意义,莫过于展现的是视听残障人士的生活与校园暴力的存在。
通过影片,我记住明天见,对不起,朋友等简单的手语,也想进一步的了解这些人,正如女主哨子,他们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是值得我们的关注。而老生常谈的校园暴力同样值得警醒,不仅是校园管理的问题,如何教育学生,避免此情况的再次发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END
更多精彩,尽在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