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讲究“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方面是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障未来的生活。而不同的人对于储蓄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不动产好,有人会选择购买一些理财产品,也有人更偏向于拥有可观利息的银行存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房价快速上涨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存款投入到了房地产市场,利用买房来实现资产的增值。
不过,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不断调控,未来的房价显然并不如以往吃香了,因此进入到新的一年,银行存款大军依然不少。对于个人而言,把自己的钱放在银行里可以实现钱生钱,但从国家层面来看,老百姓一直把钱握在手中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为这些钱本可以很好地用于投资建设,长期躺在账户上难以实现价值转移。
实际上,在我们国家,高储蓄率这一问题长期存在普通人手里有个几万块钱,靠自己的力量要创业做生意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分享经济时代,投资4万块钱就可以一两年之后实现年入百万甚至千万,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关键是这么多的平台,选择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就要看个人的缘分了。如果不想苦苦上班打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挫折,渴望成功,我愿意帮助你改变你人生的命运!根据相关统计数据v177896显示中国的储蓄率65623曾高达36.1%,比同期瑞士与瑞典两个国家的储蓄率总和还要高。如此高的储蓄率并不利于我国建设性的发展,虽然当我国的房地产逐渐繁荣后,很多居民开始把银行存款转换成了房子这种不动产,甚至有人为了买上一套房还耗光了所有的积蓄,此后我国储蓄率才呈现出下降之势。
但仅仅依靠房地产并不能完全降低居民储蓄率,毕竟当每个家庭都买了房子后,他们对房子的需求自然会下降,尤其是在国家实施“房住不炒”政策后,炒房客的减少也带动了整个买房群体的减少。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居民高储蓄率问题,中国还需要扩大内需,于是在2020年,央行释放了一个新信号。中国银监会在前段时间发布了相关文件,表明我国将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业务,通过多种渠道来有效促进我国居民储蓄转化成长期资本市场。
这样一个信号意味着中国14亿人口的钱袋子要被“动”了,因为此信号明确指出了居民的储蓄应该用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其实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早在2009年就发表过看法:中国降低储蓄率的意图还是十分明确的。而银监会还对此提出,未来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供中长期贷款,所以满足内需是大势所趋,存钱买房并不再是大方向。 预计到2025年,金融结构将会进一步得到优化,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保险机构体系会逐渐形成,而公司治理也会不断得到完善。总的来说,2020年国家发布这一新信号的最大核心目标就是鼓励居民把储蓄变成多样化的投资,从而让之前的“死水”开始流动起来。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