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曰:“你今後只不要去論人之是非,凡當責辯人時,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南川子曰:不责人非,但思己过,此亦修身之大法也。
引: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之類,皆是卜筮。卜筮者,不過求決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問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問天。謂人心尚有所涉,惟天不容偽耳。
南川子曰:因无所知,故求决也。若事事洞察,又何须卜筮耶哉?然事事如何尽能洞察,总有未能决者。故当体察人心,以少疑也。
引:你若執著了今日當受的,便一切受去;執著了今日不當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適、莫’,便不是良知的本體。如何喚得做義?
南川子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勿执念,从良知。
引:先生曰:“豈特三百篇,六經只此一言便可該貫。以至窮古今天下聖賢的話,‘思無邪’一言也可該貫。此外更有何說?此是一了百當的功伕。”
南川子曰:思无邪,言简意赅,然亦微言大义也。人心难测,思虑繁杂。欲使无邪,亦也难哉!此非一时一日可得者,有所舍,方有所得。
引:先生曰:“‘率性之謂道’便是道心,但著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無聲無臭,故曰‘微’;依著人心行去,便有許多不安穩處,故曰‘危’。”
南川子曰:天道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去其两端,取其之中。
庚子年九月十六
2020.11.01于北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