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公公越来越像个小孩,本来饭量就很小的他,吃饭好像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儿,挺愁人的。
他有哮喘,从家里人开始有症状,为了保护他,就特意让他在房间里待着,像坐月子那样,把餐食端给他,吃完再收回碗筷。
可是,每次他都会剩一些饭菜,每次都剩,让人头疼。
特别是后来咳嗽、低烧时,更是任性。
人是铁,饭是钢,不能由着他不吃饭啊,不吃饭哪里顶得住?
婆婆已经无计可施了,我们向他“推销”吃的,他从来都是“我不吃/要”,成功率不止是极低。
突然想起,娃有时还是能向他爷爷“推销”成功的。
小家伙软磨硬泡,小嘴儿还会用地道方言把话说得很好听,容易做到入他爷爷的耳和心。就把给爷爷端饭、哄爷爷好好吃饭这件大事交给了他。
娃“开张”顺利,第一次端给爷爷的丸子汤里,5个肉丸子,好说歹说吃了3个——多少吃点儿总比往常但凡有营养的全都排斥、一概不吃强太多了。
后来有一天,公公趁天气好全副武装出门溜达一小会儿,发现没力气上楼了,弄得全家神经紧绷。
当晚,让娃哄爷爷喝他从来不喝的排骨汤——这老爷子一向对所有汤汤水水的非常抵触,一概不喝,甭管甜的咸的,任凭你说它再有营养。
帮娃拿了厚毛巾垫着,端一碗热腾腾的汤送进房间,不知娃是怎么哄劝的,反正过了一会儿那碗汤居然破天荒地喝完了!
娃每次哄爷爷吃完饭,我都会开心地鼓励他:
看,还是你厉害,面子大、会说话,能让爷爷多吃一点饭,还能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这一点比我们强太多了,我们都做不到,你再接再厉啊!
顺便再给娃一个大拇哥。
这些天,娃把这一新技能用得炉火纯青,一遇到公公把什么吃的剩下,娃就冲到他房间里哄啊说啊,问题总能解决,我们乐见其成。
早上,婆婆按惯例出门买菜——这是她的事业,如果先生网购菜品不让她出门,她会觉得这一天是有缺憾的。
出门时没下雨,她就没带伞。
我吃完早饭洗碗时,听到外面哗哗响,就赶紧跟先生说,快打个电话问问妈在哪儿,让她等着,你给她送伞,千万别让她淋雨着凉。
反复说了两遍,才听见先生打电话,终于接通了:“妈,你在哪儿?要不要给你送把伞?”
果然,婆婆说她衣服上有帽子,雨可能一会儿就停了,不用送。
我听不下去了,嘲笑先生说:“预报的雨下到下午三点呢,你让她等到三点回来,还是淋着回来?一点诚意都没有!你直接告诉她,找个避雨的地方等着,你现在去送伞。”
终于娘儿俩一起干干爽爽地回来了。
相差卅年俩男士,同为皮夹克,一个尚是暖宝宝,一个已明显漏风,到底是什么发生改变了?
当一个人,不论男人女人,在时间的长河里行走,只向外求不注重内心时,就会变成“盔甲骑士”,就会变成《心灵奇旅》里全身上下裹满厚厚烟尘的“迷失者”,就会逐渐远离柔软与温情。
怎样才能让我的暖心暖身皮夹克不变成漏风的那种?
这是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