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何重文抑武,五代乱世之中都是比拳头硬? 宋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进步的,它使封建社会向前迈进了一步。但由于军事上的保守,使得宋朝军力不足以保护如此先进的文明,因此,宋被强悍的金、蒙所灭。
宋代的这种现象,是由其特殊的国策“重文抑武”所决定的。抑武是打压,并非是不重视,因此,宋代的军人是很悲哀的。
但是,宋朝的开国君主赵匡胤却是行伍出身,也是靠武力兵变夺取政权的,从其心坎来说,他是非常瞧不起文人的,因为五代乱世之中,都是比拳头硬,不是靠嘴就能让人臣服,因此,赵匡胤是很铁腕的一位皇帝。为什么赵匡胤又要制定“重文抑武”的国策,放任那些他厌烦的文人呢?这得从其人生历程来看。
从小在乱世之中成长的赵匡胤,交往到的都是一些刀头舔血的粗人,其父就是一名军人,郭威器重他就是因为其能打。
随后同样凭仗生猛善战被柴荣看中,在其手下打出了一番天地。郭、柴这样的英雄,才是他心目之中的偶像,那些文人,只能是做摆设的花瓶罢了。赵匡胤直至遇见了赵普,才发现其实书生还是有点用场的,打仗除外,他们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可是赵匡胤在与文人交往的时候,从内心深处还是看不起他们的,如李煜、赵普、赵光义等,他认为这些人心中都是懦弱或阴暗的,只是会玩权术而已。哪比得上武人畅快!想想当年,义社十兄弟是何等万丈豪情,不甘心,就痛快淋漓地打一仗,风光旖旎地踏过敌军阵地,谁不服从,就径直灭了他!
可是治理天下怎能这样血腥残忍呢?对待百姓怎能像对付仇敌?因此治国必须使用这些文人。
另一方面,武士虽然雷厉风行,豪放,肯舍命,但做起对来也够让人折腾,五代之乱不就是挺好的前例么?因此他对这些武将可谓是爱怕交加。
太祖皇帝最终决定,以文抑武,文人犯法至多贪污腐化,武人犯法很有可能 就是谋权篡位,因此订下勒石三诫,不得杀士大夫及言官。
这就是说:即使皇帝被文人指着鼻子谴责也不可斩立决,他们至多是拌嘴,不会给国家安全带来危害,说不定还是为了民族利益。反之,如果阻塞了进言的途径,就是王朝衰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