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礼拜过的有点飘……
最初是因为周末的时候巧遇Jenny一起写作业时又提起了换寝室的事。以前高中住宿的时候就发现了人各有志,同住一个房间里,难免彼此之间会有摩擦,但想着或许是可以解决的。
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矛盾当然是可以解决的,但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件事情,永远都没办法处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老师,周围的同学,周遭的环境……每一点都取决了一个人将会在哪些情况下做出哪些既定的反应,会对一个新闻,一堂课有着怎样的态度。
我们一般称其为三观。
所以如果你的室友中,有一个、两个甚至多个同你三观不合,是多么一件让人难受的事。同一件事你们可能有着相反的态度,这样的事一两件还可称作拓宽思路,可每件都剑拔弩张,便让人觉得很失望。我不否认,同各种各样不同性格三观的人在一起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忍耐、拓宽眼界和思路甚至修炼一个人的品性。但如果从本质出发,你就已经发现你和对方根本不是一路人,你的积极根本无法忍受对方的过分消极,你的懒惰根本无法合拍对方过分的激情,那么在一起,除了相互折磨,相互忍耐,还有什么呢?
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很难去期待自己能改变彼此。懒惰的人呢,并不会因此变勤快多少,而勤快的人除了一遍遍积累对懒惰者的不满,还能得到什么呢?
我不能否认我的想法有些片面客观,似乎只看到了负面。可能你会说,不同的人住在一起才是锻炼人的地方啊。最初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度过了大一。直到今年十月,我开始逐渐找到了我自己,我开始真正思考这件事,最终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人住在一起,除了互相看不惯,并不会改变什么。
这并不是说我根本无法和那些不同的室友们一起生活下去了,而是在生活中,她们那些反复而习惯性的,你无法忍受的小细节,小动作,会如针一般刺在心里。就像我无法忍受室友B自己吝啬的很日常一点小钱就斤斤计较生怕我们不还,不小心动了她的任何东西就要声声讨伐,却每天早晨起来几乎第一件事就是去室友D的桌上拿她的VC片吃。B并不是一个什么都小气的人,她买了吃的也会给大家分一口,给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也会大大方方的送礼物。她对自己很好,很舍得,对发小们也很好,很舍得。是不是我们太生分了呢?为什么一到我们就这么锱铢必较呢?同样的,身为北京姑娘的A尽管活的非常有个性,很真实,我确实始终无法忍受她的刻薄和习惯性的丧气……我是一个喜欢高气压活跃的气氛的人,每次和她同一个空间,那频繁的叹气声和自说自话的刻薄总会让我有窒息感。
所以当Jenny和我说到换寝室这个话题的时候,不可谓我是不动心的。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没办法和自己熟悉的,和自己性格相近或者三观相近的人在一起,恐怕又不过只是“换一个寝室睡觉”。
同时我也明白,我们并不是不能“住在一起”,我们只是不能住在“一起”。我们可以各干各的,各过各的生活,各自坚持各自的观念和态度。在寝室的时候,还是能一起开着玩笑分享着八卦,睡前互道晚安,早晨相视一笑。
只不过,我们不适合一天中花太多的时光与彼此度过。
所以,我开始逐渐的享受起了独处。白天开始喜欢一个人去自习室,去图书馆,去咖啡馆。一杯茶,戴上耳机,就是一个世界。写写作业,学学韩语,看看书,日常记录一些琐碎而温暖的细节,忙一忙工作,听听歌。
一个人的世界很静谧,也很安详。并不需要去担心孤独,因为独处的美,就在于陪伴你的是永不消失的无言世界。
这一刻我才明白寝室生活对于我的意义,那就是让我找到真正的自我,让我学会接纳自我。接纳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三观和生活态度,其中,有这样一个值得去肯定的我,正在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
写到这里,内心的漂浮感逐渐消失了。
是啊,着落吧,然后顺着我的路走下去吧。
坚定的,执着的,相信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