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带娃是趋势
亲自带女儿这一年多我认识了很多年龄与我相仿的宝妈,并且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独自带孩子,于是这样的人碰到一起无论提到任何话题都是一燃都爆,当然话题的主角儿都是孩子。
身边90后宝妈居多,这一代人眼中的育儿方式方法与上一辈又大相径庭,年轻宝妈获取知识成本低渠道多,在此基础上的学习和认知在逐步提升和改变,所以老一辈的经验看似都有道理实则照办爱听的宝妈没几个。尤其在带娃这方面,宝妈大都懂得孩子由父母带的好,娃由爸妈带的实际情况也越来越多。
妈妈带娃有痛点
这并不是说我完全支持宝妈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相夫教子,我目前正在体验一种似乎是全职带娃却一点不甘心放弃工作的混乱生活状态,两头都想抓却一头都没抓好。我固然认为每个人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就是对的,这个时期我就该一心带娃,但经过我最近的生活体验,我觉得孩子需要的其实并非长时间的陪伴,而是高质量的陪伴。
作为一位妈妈,与孩子的相处也应有着一种"距离产生美"的尺度和标杆,所以带孩子这事必须有帮手。前一段时间在得到诸葛越的《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专栏上的学习我记得诸葛越说,带娃要学会组建团队,不要一个人单打独斗,今天拿出来重温又有新的感悟。
若即若离有惊喜
最近孩子的一些表现和行为也让我越来越相信这个组团带娃的真理。往常我自己带她,逢阴天下雨我偷懒不想动的时候,我们俩在家憋的一整天,无时无刻都是在憋孩子的坏情绪,相看两不厌那是神话,稍有不慎她就能对我拳打脚踢,然后哼哼唧唧百无聊赖,堵住家门口表露出想出门看世界的极度渴望。
然而尽管条件允许情况下我每天带她出门回家也从未见她在情绪上有大的波动。最近请来妈妈帮忙,却被我无心插柳的练就好了离别的本领。由于我家房子无电梯妈妈腿脚不太方便,无法抱着孩子上下楼,每天吃过早饭我把他们送下楼,和她分别再见,她都欣然接受,和姥姥开心的去玩耍,到十一点半左右再下楼去接,接她时每次都激动无比,坐在小车里能一下子站起来,在走路的时候看到我接她会狂奔到我怀里求抱,离开我时的情绪是如此自然,再见到我时的开心像是一个个惊喜!
这种情况让我倍感欣喜,我像是送她去幼儿园上学,她完全没有分离焦虑,目前她已经学会自己吃饭,尿尿和拉臭臭虽然火候还没练到让我放心的地步,但目前的表现是正中下怀,我一直有提早把她送幼儿园的打算。近期有个热播节目《妈妈是超人》,霍思燕儿子嗯哼爱妈妈的表现,暖了众多别个妈妈的心,而且霍思燕表示她要再晚一年把嗯哼送幼儿园,只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他。这一点上我持有怀疑态度。一些研究表明,重要的不是陪孩子的时长,而是质量。比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妈妈的陪伴时间和孩子未来的行为表现、情绪健康以及学业成绩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没有关系!所以,霍思燕把嗯哼培养的如此优秀,绝不止是把嗯哼拴在身边多陪伴一年就足够的,而我也不再认为放弃太多全身心带娃对娃就是真爱。
你长大,我成长
既然舍不得放弃发展自己,就必定要抽出时间精力打磨自己的成长,如此,游走在这样两件耗时耗力的事情上,自己铁定没有好状态,比如压力大、睡眠不足、压抑和焦虑。这种负面情绪是很容易传递给孩子的,这些对孩子的发展反而是不利的。
我做不到让孩子完全和我分离做一个留守儿童,但把孩子天天拴我身边也让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围着孩子自己一事无成让我越发郁闷,所以组团带娃必要解决的不止是娃的成长问题,更是对一位妈妈的身心的解放。
要放手,要保持距离,更要高质量的陪伴,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中说,高质量的陪伴就是,保证有一段陪孩子的特殊时间,这段时间是你跟孩子一对一相处的时间。这时候家长不要太有目的性地教育、训练孩子,而是要给孩子有温度的爱,敏感地关注他的需求,表达对他的积极想法和感受。比如,家长可以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电脑,全心地跟孩子互动,读书、聊天,或者玩玩具,也可以陪孩子出去走走。
全情投入还是顺带而为
妈妈是超人,妈妈岂能是真的超人!家庭赋予妈妈的职能实在很重,大包大揽只会让妈妈和孩子之间缺乏新鲜的空气,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不都是分离吗?妈妈必须学会适当的放开和放手,弹性掌握与孩子的相处,给自己空间,也给孩子空间,教育孩子也只需"全情投入",不要"顺带而为"。
想想每次在家我都对着电脑,家里无论有没有其他人,女儿都是百无聊赖的时不时冲到我身边求抱抱。这种状态还不如离开她,走出去,与她保持距离。距离产生的不仅是美,还有神秘,有惊喜,有更加快乐的心绪。
得到专栏精品课《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作者诸葛越。本科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博士,现在在一家美国视频媒体公司Hulu,担任全球副总裁,中国区研发中心总经理。是两个男孩子的妈妈。老大在英国剑桥读书,老二在上高中。著有《魔鬼老大,天使老二》一书。
读了专栏以后做了个导图汇总了一下七节课的内容,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