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一次见到了“菲茨杰拉德”的字眼,又一次停下了滑动页面的手指。
对,就是那个写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名作家;那个和海明威、泽尔达剪不断理还乱的大叔;那个困顿后半生的酒鬼。入围柏林电影节的《天才捕手》,这部托马斯-伍尔夫及其编辑麦克斯-珀金斯的传记片,菲茨杰拉德的形象以配角出现。我上一次在电影里瞧见他,还是伍迪-艾伦2011年的片子——《午夜巴黎》。比起《午夜巴黎》中,希德勒斯顿诠释的风流倜傥、春风拂水的菲茨杰拉德,我对盖-皮尔斯的版本更多了丝期待。因为看简介,《天才捕手》中的菲茨杰拉德,已是那个星陨夜空,处境艰难,“甚至写不出一个好句子”的落魄作家了。
我第一次知道菲茨杰拉德,是因为村上春树。他推崇菲茨杰拉德,毫不避讳在小说中提及——《挪威的森林》里,渡边和永泽对谈时,菲茨杰拉德通过人物之口被划为可以例外的伟大作家。村上甚至还亲自翻译了菲茨杰拉德的小说。那时候,我们班兴起了村上热,大抵还是村上刚刚和诺奖扯上关系的年份?记不清了,总之《挪威的森林》的传阅度几乎可以和《活着》、《平凡的世界》,甚至《看天下》这样的杂志媲美了。我也做了一回跟风,买了一本《挪威的森林》。
读过《挪威的森林》的朋友许是忘不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因为它在书中被提及太多回了,分量不言而喻,甚至成了理解全书的一个楔子。碰巧的是,隔了不远,迪卡普里奥主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映了。
尽管片子一般,但我还是心血来潮买了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
心血来潮容易做懊悔之事,但偶尔也造就难忘之喜。至今,我都将《了不起的盖茨比》放在书柜正中,尽管白桦树皮般的封面已经有了污痕。
网上翻看简介时,我猜测,菲茨杰拉德充其量是个柯立芝时代文笔生花的流行作家,一个沉湎于纸醉金迷的天才。读罢《了不起的盖茨比》,我推翻我的判断。很多人将这本书赋予政治意味,带着审视美国梦破灭的角度来阅读,诚然有其深刻性,但于当时对美国梦一无所知的我而言,我相信《了不起的盖茨比》对我的冲击不在于此。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纸醉金迷的未来。它从前滑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没关系——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些,把胳臂伸得更远些……总有一个美好的早晨……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流而上,不断被浪潮推回往昔。 )
那天晚上,当我将这本书合上,我静静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许久许久,窗外明明没有雨,我的耳边却响起淅淅沥沥的雨声。尼克和盖茨比诀别的画面,反复在我脑海中放映。我感到,失落感像顽石般压在我心头,盖茨比在对尼克咧开嘴角,可他的眼神流露的却是无助和伤悲,还有,如绿光般渺茫的希望。直到现在,我都常会回想起这些,我确确实实地被这本书打动了、压抑了、击中了。
类似的感觉,我在《漫长的告别》、《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杀死一只知更鸟》等书中体验过,毕竟这些作品的作者也曾受菲茨杰拉德写作技巧熏染,但这种感觉,到底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来得更浓郁。
科林-费斯评价菲茨杰拉德:“实际上,他的创作是很有野心的,他在描写的是这些生活背后的浅薄。我又一次爱上菲茨杰拉德了。”我认同他的看法,并且在我心里,我认为菲茨杰拉德,这个不世出的鬼才,是将“迷惘”、“幻灭”、“挣脱而不得”这三种感觉抓得最准的作家之一,他通过他的笔调,忠实地将这些感觉透过文字传递给读者,一丝不差,甚至将他自己出卖,于细微处袒露他心境的困顿。
菲茨杰拉德不是个谆谆教导的老师,若说所谓人生的境界,他自己穷极一生似乎高度也不达,我们甚至能找到不少点抨击他的浅薄、虚荣或者计较心。他更像是一个有些孩子气,同样对一些事挣脱不了,失意感常随的大人,通过他的颇具私人气质的小说,传递给同样有共鸣的人。也无怪乎,《麦田里的守望者》、《挪威的森林》、《漫长的告别》等书那些青春人物,会把这本书挂在嘴边。
作家和作品的奇妙之处在于——作家最倾尽心力的作品,往往隐喻了他生命的尽头,菲茨杰拉德也没有逃过这个怪圈,人们时常揣测,盖茨比是否是他精神的化身,而那个盖茨比深爱着却又毁灭了盖茨比的黛西,她和泽尔达、姞内瓦等这些菲茨杰拉德生命中留过爱痕的俏佳人又关系几何,这些猜测都源于——菲茨杰拉德生命的凋零,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两相对比实在有太多重合,每每想来,怎能不唏嘘?
“他的才华是那么的自然,就如同蝴蝶翅膀上的颗粒排列的格局一样。最初,他并不比蝴蝶了解自己的翅膀那样更多的注意到自己的才华,他也不知道自从何时这些被洗刷掉和破坏。直到后来,他开始注意到了他破损了的翅膀和翅膀的结构,他开始明白不可能再次起飞了,因为对于飞行的热爱已经消逝,他唯一能够回忆起的是,当初在天空中的翱翔是多么的轻而易举啊。”
“月亮像失落的钱币掉进深山,草地阴沉而刺鼻。”尘埃落定,喧嚣寂灭,唯有永恒的作品长存。“盖茨比,他们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你!”菲茨杰拉德,在我心里,你也是了不起的。
想起了菲茨杰拉德,和他的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权作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