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一群大鱼在清澈湛蓝的不知是天空还是海洋中,缓缓而游,宁静温和,那种感觉犹如身至梦境,让我几乎落泪。
当写下这篇文章的名称的时候,我想起了丹麦那个小美人鱼,她为了见心仪的少年,与巫婆做了交易,以美丽的声音换取能使她可以与那少年面对面而立的双腿。你也曾是少女少年,现在的你是如何看待当初的自己?那个时候,你懵懵懂懂不晓得什么是爱情,只是某一刻忽然看到某一人觉得异常亲切异常好感,这种异常将ta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十六岁的椿,就是那时候的你,在人间历练的时候忽然就瞥见一个良人,却因为家人灌输的对人类的偏见,既向往又害怕,听着少年吹出的音乐,那种若即若离是否蚀骨挠心?成年的你是否认为少年的情愫羁绊不够深不够坚定,那就在此基础上,再加一个英雄救美以命换命吧。他们两的命,最终连接在一起。
注定不是一个世界的,又何必去相遇相识?一切,都是为了成全一个故事,一个奇迹。
他救她时,她是一条鱼;她救他时,他是一条鱼。他们从未以人的语言对话,可是他们的眼神中都透着情愫。《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里,女主角说过一句,“爱情要用说的么?那聋哑人怎么活?”她救他,不惜放弃自己一半的寿命,她铁了心要弥补对他的亏欠。可是灵婆说过一句话,没有人能彻底弥补自己犯下的错。椿本来只欠鲲一条命,后来为了鲲,却欠下了更大的——族人遭遇的洪灾显然是因为鲲这条大鱼的出现,湫为了她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爷爷为了替她救湫又死去了。如果说电影前半部是讲少年人的美好情愫,那么下半部则是将现实残酷地摆在少年人面前——少年人是可以任性,但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事后诸葛才知道,这些代价很大,大到无力承担,大到所有牵扯其中的人几近崩溃,大到自己甚至会假设:如果当初知道代价这么大,还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如果你是椿,这个假设你如何回答?这个假设放在这个位置对椿来说,太过残忍,只因为,年少啊善良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所谓的亏欠,当事人主动的做出选择,椿被动的接受。因为在乎,因为不希望对方不开心,为了对方,我就是愿意这样做啊,即使是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成全一段渺茫的奇迹。当湫为了椿拿自己的生命去找灵婆交易,灵婆又说,只有你们这些小毛头才会把生命当做路边的石子,像我们这种人,总是想着怎么多活一天呢。灵婆多大年纪,不知道,应该很老很老了吧,可是应该没有椿的爷爷老,因为他还没看透,他一边相信少年人会做出如他设想的选择,一边又慨叹甚至蔑视这些选择,他入不了世,也出不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