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来信-吴军 - 听读笔记 (每五封一发)
一起开启我们的听读之旅吧。
我在github记录每天的听读历程和心得,GO Github
第001封 | 不做伪工作者
列举微软中国刚刚成立之初,中国工程师工作量输出得不到总部认可,调研发现存在比较严重的伪工作者的现象。
一个人所追求的不应该是完成百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十的工作,而是做完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一个聪明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他们 —— 这是所有新员工都欠缺的技能。
怎样才能防止员工成为伪工作者呢?我想最重要的明确两点:
- 首先,管理者要让员工站在“做什么事情能让公司最大获益”的基础上去工作。
- 其次,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他们积极工作,而不是消极的完成任务,最大的受益方是他们自己。
每当你因总也干不完的工作而焦虑时,不妨试试i先停下来,重新梳理一遍手边的工作:主动底站在对公司业务帮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当处于工作永远做不完的处境时,把那些最重要的完成了。
第002封 | 也谈10000小时
大凡成功的人都有运气的成分,而且他们都承认这一点,而不是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反之如果他们遇到挫折,他们会检讨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怪罪运气。相反,不成功的人在偶尔得意时,会把自己封神,失败的时候会怪运气。相反,不成功的人在偶尔得意时,会把自己封神,失败的时候会怪坏运气。
关于10000小时定律的见解
简单的认为做够10000小时就能够出类拔萃,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不过是必要条件而已,远不充分。
- 误区一:简单的工作重复10000小时,低水平的重复无法无法锤炼技能。
-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这类人好高骛远,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虚心请教。
-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在自己的世界里越京津,对外界就越排斥,对外界所知就越来越少,二自己的适应性也就越差。
-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10000小时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的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次都从头开始。
第003封 | 再谈10000小时,三板斧破四困境
任何可操作的方法必须简单易行,而且数量少,那种《十个改变你生活的方法》、《二十个xxx法宝》无用。
何为三板斧破四困境
- 第一板斧,愿景-目标-道路。需要一个方向,同时需要阶段性的目标,实现愿景。做到吴军口中是三级工程师(世界级的产品),需要对计算机科学的本质有了解;对于每年的变化要掌握;对于他的工具(编程也是工具)随心所欲;对于未知的问题,知道如何入手解决;对于大问题,知道如何分解成小问题给手下人做,这些都是阶段性目标。实现阶段性目标要有道理,不断挑战自己,可能短期性收益不会很好。
- 第二板斧,几遍遇到不中听的话也要试着找出其中的合理之处。第一层是换位思考,第二层意思是,凡事要习惯回过头来三思,多问自己是不是我错了,是否是我境界不够,第三层意思是即使对方胡说八道,为什么,提升眼界和气度,遇到不同意见,试着找对方的合理性。
- 第三板斧,凡是做记录,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里,在记录过程中再次思考,加深记忆。
第004封 | 用大数据分析大众情况,靠谱吗?
问题的焦点,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从新闻和社交媒体中了解大众情绪?哪些领域可以采用这种分析方法?
- 民意调查,这种可能因为问题的设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
- 匿名调查,被调查者可能出于面子或者道德约束的考虑,选择别人认为对的结果。如央视收视率调查,大牌子主持人和高大上的节目收视率被高估了,奥巴马保健法案普洛普问和统计学家调查结果大相径庭。
希拉里和特朗普选举中,问卷调查再一次被大数据击败。
很多大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统计,期望获得用户对于自己产品的意见。
作者介绍了两个办法:有监督的机器学习和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来分析大众情绪。
- 有监督的机器学习:人工给样本添加感情标签,并对没类情绪对应的帖子找特征,如关键词,关键词的组合,表情等,耗费人力。
- 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最开始设定一个任意初值,后面采用自适应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多次迭代进行修正。
大数据分析情绪的好处是大家不会刻意隐瞒自己的情绪,相比于调查问卷要好很多。
第005封 | 为什么治疗癌症需要大数据
人物:李文森,Google全资子公司Calico CEO,世界生物系统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为什么癌症那么难治愈?
- 首先癌症是由于细胞基因复制错误而产生的,有些药物对于某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癌症有效,有些效果不太好。
- 错误可能发生一次,就可能发生第二次,这也解释了有写病人为什么体内已经没有癌细胞治愈了,但是还有复发的风险。
李文森博认为克服癌症的出路在于依靠将最新的基因技术和IT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相结合。肿瘤的基因错误大约5000种,而癌症的种类不过一百种,全部组合不过百万种,这对于计算机来讲是小事儿。在这上百万的组合中找到各种真正导致癌变的组合,并且对这样每一种组合找到相应的药物(这里当然需要机器只能来帮忙),那么对于所有人可能的病都可以治疗。
按照李文森博士和温特博士(创立了Human Longevity)的思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是即使攻克癌症人类平均寿命只会延长3.5岁,作者在想,我们的生命质量可能比长度更重要。
本系列仅是个人读书笔记,并未包括所有刊文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